在过去,人们往往会谈“肺”色变,在大家的眼中,肺癌是一种不治之症,无论身边是否有人出现这些问题,都不愿意提及。其实,肺癌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肺癌治疗已有长足的进步,有许多治疗选择。
肺癌通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五大方面:手术、放疗、化疗、药物治疗。
在少部分的研究中甚至发现,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出现新冠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更低。
糖尿病。双侧对称性出现手指发麻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
Q6:手术结束后再次感染新冠病毒会有什么影响?
从机理来看,癌症患者往往伴有免疫功能低下,更容易受到新冠病毒的攻击。
如果发现类似症状,应及时检查治疗。肺癌分为中央肺癌和周围肺癌。一般来说,中央肺癌的症状稍早,因为它发生在主要支气管中,咳嗽、痰或胸部不适较早。当发现周围类型时,一旦肿瘤累积到胸膜,就会有胸痛的变化。如果再次发展,就会出现胸膜病变和胸腔积液。
02 | 靶向治疗
最终在充分权衡手术利弊的情况下,为患者开展了微创条件下的亚肺叶手术,切除了左上肺的固有段,术后患者恢复顺利而出院。
所以,新冠病毒对肺癌患者造成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其他癌症患者,自然也就更甚于普通人群。那具体会造成多大的危害呢?
延期手术似乎是确保新冠感染患者手术安全的最有效选择,但是对于那些考虑肺癌的患者来说,延迟手术却又面临着肿瘤进展的风险。
腕管综合征。肢体麻木特点是屈腕时麻木感加重。多发于长期过度用力使用腕部,过度屈腕、伸腕,腕管内压力反复出现急剧变化,以及某些职业病。
确诊至今,复查频率为每2月1次,标配为普通CT平扫+腹部MRI+头部MRI增强。期间两次随访用PET-CT替换了普通CT,主要为评估疗效,寻求手术。
思考4:新冠大流行期间,肺癌患者接受化疗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放射治疗是应用各种不同的能量射线和照射方法照射癌肿,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方法,包括根治性放疗、姑息放疗、辅助放疗和预防性放疗等。
所以,如果出现了上述的表现,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地去医院就诊筛查。
思考3:新冠大流行期间,肺癌患者做手术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CR(完全缓解):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
这个话题很大,也很重,为此,郑医生也是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解读了大量的数据。
Q2:新冠感染阳性患者,是否需要暂停放疗计划?
如果身体出现肺炎反复发作,就要警惕肺癌的风险了。因为肺炎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就会加重呼吸道感染恶化的程度,这种情况下,就要排查是否是由于肺癌导致的。
针对已经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3)、小细胞肺癌的预防性全脑放疗(No.5)和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耐药且合并症状(No.6),放疗的目的在于巩固疗效、缓解症状,因此专家组普遍认为在这种已经有风险的情况下继续开展放疗不合时宜,而应该暂停治疗,直到病毒转阴且无症状后再行重启;
2020年,
Q5:手术结束后再次感染新冠病毒会有什么影响?
肺癌治疗的药物很多,现在小邓药师重点介绍的是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
肺癌按照疾病进展分成四期。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长钟文昭介绍,对早期阶段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而言,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对于1A期和磨砂玻璃样成分为主的结节是可完全治愈的,然而对于可手术切除的Ⅱ至ⅢA期和部分ⅠB期患者,通常在手术后接受辅助化疗。但患者在接受手术和辅助化疗后,依然具有较高的疾病复发和死亡风险,从ⅠB期、Ⅱ期到Ⅲ期的治愈率并不乐观,5年复发率分别是45%、 62%、76%,仍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继而进展为晚期肺癌。
专家共识指出,当患者在放疗期间被诊断为新冠病毒感染阳性时,则应该根据放疗可能达到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但是外科手术虽然是有治愈肺癌的可能性,但是并不是你想做就可以做,需要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同时除了病情的原因,也需要考虑年龄的因素,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手术的风险也相对增加,这些都是每一个患者在外科手术之前必须经过重重的评估后才能得到的诊疗方案。
日常生活也建议大家学会一些养肺护肺的方法。
很多时候,肿瘤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那如何进行早期识别呢?肺癌,最好的识别方式还是要依靠体检。对于高危人群,如有肺癌家族史、经常吸烟者、长期接触化学成分或处于生活环境空气质量差的人、中老年等,通过定期的体检,无论是胸部CT还是肿瘤标记物等有效的手段,早期发现肺内存在的小病灶,才能早期诊断,进而更好地进行治疗。有人说,得了癌症千万别化疗,一化疗人就没了?是否需要接受化疗,需要根据癌症的病种和病情来决定。有些人本身就存在严重的疾病,化疗后的结果很可能不佳,不能一概而论,况且目前医学研究的进展,有些化疗根据不同肿瘤细胞对不同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差异达到接近精准治疗。
其实新冠病毒的危害,是跟它的病毒量密切相关的,简单来说,病毒量越大,造成的危害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