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现代比较多见的疾病,不知道大家对癌痛的印象是怎么样的,是巨大的肿块,是骇人的死亡率,还是让人难以忍受的疼痛。不得不说,癌症晚期的患者其疼痛是非常难以忍受的。我们现在就来认识下癌痛吧。
一般疼痛与癌痛的区别
加用胃肠道保护药
用药剂量应从小剂量逐渐加大,减少不良反应,如吗啡的应用,应由0.01克开始,逐渐加量至疼痛消除为止,痛消后,药量尚可逐渐减少。
1.《痛要说出口!“癌痛”要治不要忍》.央视网.2019年10月30日
2.《癌患用止痛药存五大误区 专家:科学给药可缓解》.新晚报.2014年11月18日
3.《“忍痛”文化导致中国六成癌痛病人未妥善治疗》.广东新闻网. 2006年07月31日
4.《癌痛治疗手册》.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另外,按照阶梯使用止痛药的话,分级也对判断疼痛的性质非常有用。王家双教授提到,像癌痛这几种类型,即炎性、神经性,还有一个心理性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往往效果会很差。而且一旦药物用得不对,它起不到作用,反而起反作用。
但有时癌症已经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如癌症晚期已经多线治疗了,没有有效的药物,癌症对治疗已经不敏感了,这个时候只能是对症止痛治疗。而即便是那些正在进行癌症治疗的病人,在取得疗效之前,疼痛一直存在,也必然要同时进行止痛治疗,不然让病人一直痛着。
因为癌症所引发的疼痛,分成3大类:
阿片类药物是中度和重度癌痛的基础用药,长期使用阿片类止痛药时应首选口服给药途径,口服给药简单经济,易于接受,且剂量调整方便,患者血药浓度稳定,不易产生成瘾及耐药性。
癌症疼痛的程度评估。
Bowles博士首先拿出了一份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的调查,这项调查显示,80%的肿瘤医生与病人讨论过医用大麻的使用问题。其中一半的医生会向病人推荐使用,但大多数医生并不太愿意公开表示自己这么做过。
治疗癌痛的止痛药并非普通的止痛药,所以不能“疼了就吃”。药物有不同的剂型,不同的止痛药药效持续时间也不一样。如:如阿司匹林只有3-6个小时,吗啡是12小时,一般药物的起效时间比较长,所以患者需要在发作之前就开始服药。
重度疼痛
总之,因癌痛而需要长期用药的人使用阿片类药更安全有效。目前来看,阿片类止痛药对中、重度癌痛患者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1)止痛药物不要放在小孩能够拿到的地方;
误区一:癌症晚期已经无法治愈,所以不必要治疗,所有药都不要用。这当然是不对的,癌症晚期少数仍有治愈的可能,这个当然要积极治疗,但这只是少数,多数癌症还是无法治愈的。对于无法治愈的晚期癌症,有相当一部分还可以通过抗肿瘤治疗实现带瘤较长期生存,这部分病人当然也仍值得去治疗。那对于那些既无法治愈,又没有效的控制肿瘤的方法的癌症晚期病人,怎么办?是不是就不要治疗?就抗肿瘤治疗来说,可以这么说,但不进行抗肿瘤治疗(因为没有效果或者效果极微)不等于不要治疗,病人有痛苦,能够减轻的当然要去尽最大可能去减轻痛苦,比如,疼痛,当然要进行止痛治疗,都已经痛得呼天呛地,还不用止痛药?难道让他活活痛死?癌症如果已经不能治愈,最终会死于癌症的进展,但至少不要带着巨大的痛苦走啊 ,这是病人的基本尊严和权利啊!
误区二:癌症疼痛要靠打止痛针。很多人一提到癌症,就是打止痛针,疼痛,到了医院,第一句就是“医生,给我打一针止痛针”。其实,很多时候,并不需打止痛针,而是用口服止痛药,癌症疼痛尤其如此,因此癌症疼痛是慢性疼痛,不是痛一下就没了,而是很可能一直持续疼痛,一直到生命的终点,而且止痛药都是短效的,维持时间短,副作用大,如果靠打止痛针,每天得打很多次,而且会越打越多,屁股都打烂了,效果还未必好,副作用还非常大,打止痛针一般用于偶尔临时用一下,或那种不需要长期用止痛药的情况,比如手术后麻醉过后的疼痛,可以打止痛针临时过度一下,最后几天就不会再痛了。癌症疼痛不能靠打止痛针,以口服为主,而且是口服长效缓释制剂,如果临时爆发痛,也是口服即释的吗啡为主(偶尔也可以打吗啡针,但不是度冷丁),不能口服的,可以肛门用药,或者用贴剂(芬太尼透皮贴剂)。
误区三:用止痛药是为了延长癌症病人的痛苦。止痛药只是为了缓解病人的痛苦,只是通过止痛药让病人对疼痛无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对肿瘤本身没有控制作用,不会缩小或控制肿瘤的生长,也不会延长生存时间。有的人会说,痛苦少了,对病情就有好处,就可能会活得久一些,我的天,既然痛苦少又能活得久一些,我们对病人进行化疗放疗都已经做不到,现在用止痛药都可以做到,你不给病人用止痛药?你要活活让病人快点痛死?你的目的是什么?!
常用药物有: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如扑热息痛片(每次0.5-1.0毫克,每天3次)、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0.3-1.2毫克,每天3次)、吲哚美辛片(又称“消炎痛”,每次25毫克,每天3次)、炎痛喜康片(每次0.25-0.75毫克,每天3次)、布洛芬片(每次0.1-0.3毫克,每天3次)、芬必得胶囊(每次1粒,每天1-2次)等
疼痛一经出现就要开始服药,不必等到疼痛难以忍受时再服药,以免影响疗效和生活质量,也不要在服药后1小时内不见疼痛缓解就服第二次,以免剂量过大,导致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
为加强止痛效果,减少止痛药物剂量,减少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消除或减轻疼痛带来的精神痛苦,患者可考虑使用镇静和抗抑郁药,如多虑平片(每次25毫克,每天3次)、百忧解片(每次2.5毫克,每天3次)、鲁米那片(每次15-30毫克,每天3次)和安定片(每次2.5毫克,每天3次)等。后两种药可睡前加用1次。
不同的止痛药药效持续时间不一样,有些只有3-6个小时,如阿司匹林;有的是12小时,比如吗啡。
患者可通过这个“遥控器”调节药物剂量
所谓癌痛,是“癌性疼痛”的简称,是疼痛部位需要修复或调节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后引起的感觉。癌痛是在癌症患者中很常见。癌症一般出现在晚期,长期带瘤生存的患者也可能出现癌痛。
病人因病情或治疗产生严重恶心、呕吐或吞咽困难时,使用针剂,经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也可使用止痛药的肛门栓剂,效果也很好。
癌症晚期治疗的前提是患者是否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有些癌症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但是可以采用药物或者其他治疗方式来改善生活质量,尽可能的缓解一些痛苦。
药效持续时间一般为4-6小时的有扑热息痛片、阿司匹林肠溶、吲哚美辛(消炎痛)片、炎痛喜康片、布洛芬以及去痛片等;药效持续时间为12小时的有芬必得胶囊、意施丁片、双克因片、痛洛欣片、美菲康胶囊和美施康定片等。服药时应注意间隔时间。
芬太尼有什么不良反应,对人体有什么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