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癌症还是白血病?
在肿瘤学领域,“癌症”一词通常指起源于固体组织的恶性肿瘤。然而,“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它也被归类为癌症的一种类型。因此,判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否属于癌症的关键,在于弄清其起源细胞类型和恶性行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起源
APL是一种髓系白血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中负责产生髓系细胞的早幼粒细胞(前粒细胞)。髓系细胞是免疫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免疫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APL中,早幼粒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失去分化为成熟髓系细胞的能力,并在骨髓中异常增殖。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恶性行为
与其他癌症一样,APL具有恶性行为,包括:
快速增殖:APL细胞具有不受控制的增殖能力,导致骨髓中正常造血细胞被挤压,引起贫血、出血和感染等症状。
浸润:APL细胞可以浸润骨髓外的组织和器官,如脾脏、肝脏、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转移:虽然APL主要发生在骨髓,但它也有转移到其他部位的潜力,如肺部和皮肤。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和预后
APL是预后最好的急性白血病类型之一,归功于靶向治疗药物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发现。ATRA通过靶向APL细胞中异常的转录因子,诱导其分化为成熟的髓系细胞。结合化疗和骨髓移植,APL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它具有癌症的典型恶性行为,包括快速增殖、浸润和转移。尽管APL归类为白血病,但它也满足癌症的定义,因此可以将两者视为同一疾病的不同亚型。因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既属于癌症,也属于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