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症状,引起原因也有很多,正常来说,与病毒、细菌感染有关系,会经常发生在感冒人群身上,或者一些炎症、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也会出现发热症状。除此之外,让现代人比较重视的两种情况,就是新冠引起的发热,还有一种是癌症引起的发热,这两种发热,对身体产生的影响都比较大,不得不让人重视与关注起来。
这里需要说的就是癌症患者出现的发热,大部分人都会存在这样的意识,就是癌症患者有发热症状,代表的是体内癌细胞发生转移,说明癌症有复发的迹象,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你并不属于上述高危人群,对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说,常规体检就足够了,不需要进行防癌体检。
中国最常见的23种致癌因素:
癌症病人一旦出现癌性发热要格外关注,综合判断发热原因,除了常规退热外,要对因治疗,如果晚期病人反复低热,一般考虑病情进展引起肿瘤性发热。比如恶性淋巴瘤如果出现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提示预后较差。很多情况下已经是广泛转移的征象。
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
①发生感染
参考资料:
口腔问题
女性从35岁开始应该定期做乳腺癌筛查、21岁以后应当进行宫颈癌筛查。
身体的某些特定部位,最近一段时间内经常出现疼痛,可能是压迫痛,一按就痛,也可能是牵扯痛,这种隐隐痛的感觉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偶尔一次可能是巧合,但是频频发生,并且痛感越来越严重,就要引起您的重视了,建议我们哪里疼就查哪里。
酒精不仅和肝癌有关,还和一些其他的癌症,如消化道、乳腺、卵巢等的癌症有关。研究表明,酒没有安全量,很少量的酒精也对身体健康没好处。
癌症可以预防吗?
癌症
烦人的咳嗽
睾丸肿块,排除睾丸癌。骨肿块,检查排除骨肉瘤。痣肿大,排除恶性黑色素瘤。 疼痛:一些癌症的早期症状是疼痛,当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疼痛时应保持警惕。例如:经常头痛,特别是清晨醒来后剧烈疼痛,或恶心呕吐,应检查和排除脑部恶性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4月13日,准备前往故宫的游客驻足观看停放在路边的移动疫苗接种车。印有“国家免疫计划 智慧移动平台”字样的移动疫苗接种车在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外投入使用,为过往人群提供方便快捷的新冠疫苗接种服务。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聚焦
骨痛原因不明,检查排除骨肉瘤。持续肝区疼痛,检查排除肝癌。 全身症状:如发烧、疲劳、疲劳、身体逐渐消瘦等不明原因,除白血病或肝癌。
数据显示:我国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列全球首位,全球每新增100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便占21个。
积极应对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通过适当的放松和休息来保持身心健康。
持续的发热
当然,肿瘤一旦造访,肯定会有很多动静,除了上述五大表现外,还可能会有其他表现。当上述“血、块、痛、烧、减”这些症状出现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警惕肿瘤来袭。
癌性发热属于祖国医学 “内伤发热” 的范畴,多由恶性肿瘤引起体内阴阳失调,脏腑气血虚损 ,痰瘀湿毒内蕴化火所致;或因放疗化疗损伤机体气血阴阳,毒邪积聚化热化火。其病因与患者体内有形之癌密切相关。癌块本身就属有形之邪,阻碍气血运行,进而气机郁滞而化热;同时有形癌块阻碍气血津液的运行,进而产生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使气机郁滞而化热;癌症本身给患者以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产生情志上的变化,所谓七情内伤,进而导致气机逆乱或郁滞;癌毒本身及手术放化疗 ,损伤机体正气,产生气血阴阳虚衰,进而引起虚性发热。
筛查及预防指南
那么,中医药是如何治疗癌性发热的呢?通过一个病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患者,男,60 岁,右下肺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患者发热,不恶寒,咳白粘痰,量多易咳,口淡,声嘶,胸闷,呕吐,呕吐胃内容物,腹胀,纳差,眠差,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肺内转移,骨转移,入院诊断为右肺癌术后发热,中医诊断为气虚发热。用药:人参、炒白术、茯苓、陈皮 、甘草、葛根、升麻、柴胡、白芍、黄芪、枸杞子等,患者用药一段时间后,无发热,纳可,大便正常,眠可。诸症消失。目前每年春秋两季各服用一个月中药治疗,定期复查,没有出现复发转移现象,已生存三年有余。
饮食均衡对于预防甲状腺癌非常重要。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有效预防甲状腺癌。特别是富含碘元素的海产品,如海带、紫菜等,对于甲状腺健康非常有益。但需要注意,不要过量使用含碘的食物,碘摄入超标也是会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
如果您在去厕所后看到厕所里有血迹,最好咨询您的医生。血便很可能来自肿胀、发炎的静脉,称为痔疮,但也有可能是结肠癌。小便带血可能是尿路感染之类的问题,但也可能是肾癌或膀胱癌。
1、杵状指
2、肩膀疼痛
3、四肢肿胀
四肢肿胀其实也属于比较常见的情况,如果在晚上睡觉前大量喝水,那么到了第二天就容易手肿、脚肿,这种是生理表现,一般可以自行恢复症状,无需过于担心。
1、手术治疗
2、放疗
3、化疗
中医对发热的辨证一般分为表热和里热,癌性发热多属里热证。病因多为气血亏虚、气虚阳浮、痰湿内蕴、气滞血瘀、阴精亏虚、热毒内蕴等。基本病机是癌毒蕴结,脏腑功能失调,以致血瘀日久生热;或痰湿蕴而化热;或气血亏虚,经气不利,郁而化热;或治疗失当,阴血亏虚,不能制火,阳气外越发热;或因热盛伤阴发热;或热毒内盛发热。常见辨证类型包括:气虚发热;毒热炽盛型;湿热内蕴型;肝气郁滞型;阴虚发热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