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彪 每经实习记者:李宣璋 每经编辑:陈旭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9月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卫生健康与工业科技创新服务大会召开,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进行。
在疫苗产能方面,曾益新表示,当前我国疫苗年产能已超70亿剂,为抵御病毒的肆虐筑起了一道道屏障,使我国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发病率、死亡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展一院多区建设,医院目前正在运行6个院区,包括西直门院区、白塔寺院区、通州院区、怀来院区、青岛医院和石家庄医院,医疗资源将辐射首都核心区、通州副中心、京津冀地区、胶东半岛,充分发挥优势学科和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人民的健康获得感。
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在詹启敏看来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现代医学对科技进步的依赖性增强,二是现代医学更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三是现代医学发展与医学人文密不可分。
也可以整治癌细胞所赖以生存的“微环境”
本次大会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和李健教授主持下拉开序幕。
如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发表致辞,对CGOG提供消化肿瘤领域多学科深入交流和合作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示肯定,并期待本次参会的各位专家同道带来的思维碰撞和学术盛宴。
詹启敏指出,人工智能未来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但也面临很多的挑战,比如数据的分享、数据的质量、数据的标准和数据的安全,还包括伦理和法律法规。
并就其中一种类型深入研究
可按照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
9月12日,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共同主办,诚医汇承办的“北大健康论坛·2022暨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以“享健康 向未来”为主题,旨在加强健康管理及学科建设经验的分享,挖掘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领域的新需求、新知识,同时就运动、心理、早癌筛查及营养等热门健康管理方向展开交流,共同推动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事业跨越式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以己为例,生动地讲述了一堂“个人如何成为健康第一责任人”的主题课,包括如何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如何客观看待衰老与疾病的关系,如何因时而异为自己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进行科学与精准的体育锻炼。同时,韩启德院士还呼吁:“医务人员一定要以身作则,成为健康促进的示范者。”
同时,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院长武留信指出,健康管理医学服务需要与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协调而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以实践分享了数字疗法在精确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郭清向与会者分享了落实“从治病到防病”的533工程,即5G(依托大数据和穿戴式设备)创新健康管理模式、三早(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和三全(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
据了解,本次大会将持续到9月16日,共设置六场专题论坛,其余五场论坛主题分别为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运动与干预、癌症早筛与管理、心理健康与睡眠、营养与健康。在不同的专题论坛中,约百名业界知名专家将纷纷亮相,就学术进展和热点话题进行探讨。其中,分享嘉宾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董尔丹教授,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原所长李国平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詹启敏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运动医学科主任王健全教授等专家。
图3 中性粒细胞亚群的组织分布、发育轨迹和癌种富集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进行主题为“精准放疗新实践”演讲,他表示对精准放疗来说,肿瘤照射靶区越复杂,效果越好。未来发展方向,必是分子基因引导私人定制的精准智疗。
央广网北京10月24日消息(记者卜叶)近日,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学会和肝癌电子杂志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华夏肿瘤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为今后肝癌乃至癌症治疗
揭示出了部分中性粒细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进行主题为”临床医生如何开展临床与转化研究”演讲,他指出临床医生做临床研究更具优势,一位优秀临床研究者首先必须是优秀的临床医生。
最终,团队得到了涵盖了13个大类的89个小亚群,文章中首次发现了之前未报道的11种中性粒细胞。这次分出的89个亚群,也为今后癌症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分子遗传学的基础,不仅是对肝癌,对所有的癌症来说,都很有意义。
揭示中性粒细胞的“叛变”
再比如,在医学影像方面,肺部的结节如果是良性的,把所有良性的都切掉是过度医疗,但如果漏掉一个恶性的就会危害生命。临床上能够判断良性和恶性结节的大夫不是很多,特别是在基层单位,而人工智能在这方面可以帮很多忙。
第十三届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CGOG2023年会于2023年6月7日—11日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以“创新、凝聚、奋进”为主题,汇集多位院士及学术领军专家,共同聚焦消化道肿瘤最新研究进展和方向,探讨消化系统肿瘤精准临床和转化研究的关键问题。线上多个平台对本次会议进行直播,高峰论坛吸引了线下500余名观众,以及线上各平台观看人数约20万人次。大会由北京癌症防治学会、CSCO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CACA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编委会、苏州工业园区康林肿瘤科技创新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CGOG)协办,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承办。
首先,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对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期待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就消化道肿瘤治疗领域面临的瓶颈、挑战以及创新和未来发展展开讨论,为各位同道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高峰论坛第二场专题会议由詹启敏院士和清华大学林欣教授主持展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卞修武院士从“肿瘤血管生成”、“血-瘤屏障病理特征”和“血-瘤屏障诊疗意义”三个层面为大家带来了血-瘤屏障与肿瘤免疫之间关系的精彩报告。卞修武院士提出肿瘤血管来源及功能异质性深刻影响肿瘤微环境,血瘤屏障对肿瘤患者的抗肿瘤治疗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指出,针对血-瘤屏障的靶向治疗可以促进多种免疫治疗的疗效,并可提高放化疗敏感性,具有较强的临床转化意义,因此基于血瘤屏障来驱动肿瘤精准诊断技术是未来肿瘤诊疗发展的关键。
最后,大会主席沈琳教授对本场会议进行了总结,认为本次会议各位讲者高屋建瓴,给现场嘉宾们带来了最新的学术进展和治疗理念,启迪未来,为更好的探索与破解消化道肿瘤领域的瓶颈提供了良好思路,并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其他分会场学术活动,共享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