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化疗几次(癌症化疗一次多长时间)

2023-07-19 01:04:53
肿瘤知识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化疗几次(癌症化疗一次多长时间)

肿瘤术后以分期早晚决定是否化疗,若癌细胞扩散程度较为严重,大多病人就需以化疗的方式清除体内残余癌细胞。

然而,化疗是无分辨性损伤组织细胞,癌细胞杀,正常细胞也杀,产生的毒副作用让许多患者化疗不能顺利进行,有身体状况不允许化疗的情况,也有病人内心惧怕化疗的问题。

两个月后,刘建国等到了新一代靶向药在美国上市——目前尚未引入中国。当年11月,用药后第一次复查,结肠上的肿瘤明显缩小,肝转移的肿瘤缩小了90%多,肿瘤标志物指数显著下降。

第一次化疗结束4天后,开始出现腹痛、打嗝、出冷汗、食欲下降和睡眠质量下降等副作用,但也只能硬挺。为了更好地治疗,刘建国还听从医生建议,打过8000多元一针的自费药以增强免疫力。住院、治疗、检查,前前后后花了60多万元。

2019年春节回国前,刘建国备足了口服药,广州没有化疗药,他就每两周到香港打一次西妥昔单抗,正月十五第一次打针时,他已经隐隐觉得腰疼,当时以为是运动扭到了,并没多想。

以肺癌常见的基因突变EGFR为例,一代药物有吉非替尼(又叫易瑞沙)、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金明丽在《AME解读|肺癌靶向药物进展》中统计,对于EGFR突变后使用一代靶向药物的肺癌患者,近80%的人在9~14个月的有效治疗后,约50%的人群出现疾病进展和耐药复发现象。

这时,患者需要重新进行基因检测,针对新突变使用对应的靶向药物。二代靶向药物阿法替尼比一代药物有更强的抑制EGFR能力。2017年,第三代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被FDA和欧盟批准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组合用药比单独使用最先进的靶向药,对患者的总生存时长更有益处。《EGFR和ALK靶向治疗:当下与将来》的统计也验证了这一点,单独使用三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患者肿瘤不出现进展的生存时间的中位数为18.9个月,而使用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出现耐药后再使用奥希替尼的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9.6~23.2个月——将近2年。

参与试验的患者都是经过挑选的,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例如,要求病人已经出现某种耐药,并在入组前接受检查,确保身体状况;其次,对照组虽然没有用到新药,但也是标准治疗,不会比常规治疗更差。此外,在肿瘤新药II期临床试验中,往往对多个瘤种、多种剂量或用法进行探讨,以淘汰无效剂量、筛选敏感瘤种,常采用“单臂研究”,即没有对照组,都是试验组,也就是说,所有患者都会使用到新药。

2020年11月5日,上海,第三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馆展出的一台粒子线癌症治疗系统。图/视觉中国

肺癌患者期盼已久的第三代EGDR靶向药物奥希替尼从开始临床试验到在美获批上市仅用时两年半,而一般的抗癌药物在美国从走完试验到上市的路要十年左右。

中国的药品审评曾一度因速度慢、积压多等问题备受指摘。从2001年到2016年,海外上市的400余种新药在中国上市的仅有100多种,且上市时间平均要比欧美晚5~7年。据国家药监局公开披露,积压在药品评审中心的注册申请最多曾达到3.2万余件。

同样在2018年,《我不是药神》引发轰动效应,电影是以“印度抗癌药代购第一人”、慢性白血病患者陆勇为原型。现实中,陆勇代购的“格列卫”在国内售价23500元一盒,每盒只够吃10~15天,很多患者为续命而倾尽家产,而当时的印度仿制药每盒只需几百块钱,为了活着,他们只能铤而走险,跨国代购药物。同样是原研药,格列卫在美国的价格也比中国低了约6000元,这个差价就是关税和增值税。

参考资料:

不良状况:

◇骨髓功能抑制

我的方法是尽量不吃(这个也得因人而异,适合我但不一定适合其他人)

【应对】

走了3个弯路后,迎来曙光

如今,靶向药物已经不再是新名词,它的出现开启了癌症精准医疗的新时代。2004年,丹娜-法伯和日本研究人员共同发现,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功能失常的肺癌患者对一种特异性靶向药物呈显著反应,该成果随后被6000多项研究所引用。

这里我就总得概述一下,关于我的癌症,这次化疗结束后,后期有过复查,但仅限于复查了,没有其他任何进一步的治疗了。我一开始也说过,我转移的部位是实质器官,范围又广,所以医生们给出的意见都是没有放疗的意义。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4期的病人,所谓治疗不过就是求个安慰。医生们讲数据,讲生存期,也不是说医生麻木不仁了,只能说癌症病人太多了,我们对于医生而言只是其中一个病人而已,而且还是姑息治疗。

◇肝肾功能损害

不过,随着装置和硼药的国产化,未来国内BNCT的成本花费只有10万元,如若纳入医保费用报销,还可能会更低,让患者实现有药可用,也不用漂洋过海到国外寻求BNCT。

从2017年6月2022年,丈夫一直服用着劳拉替尼。虽然没有全部CR,但病情稳定,他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刚生病时,儿子还没有女朋友,转眼我们的孙子都满1周岁了;女儿当时还没高中毕业,现在也读博了。所有的磨难仿佛是一场梦,醒后则豁然开朗。

刘建国说自己已经花了600多万元用于抗癌,癌症晚期的每一天都是真金白银换来的,即便下一步进试验组的药物及各种治疗都免费,他也已经花费不菲,况且,治疗前景依然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多方尝试后,最终,刘建国的生存期延长了近一年。

家人不想放弃,如果能找到新药,就还有活下去的希望。

并非化疗就万无一失,可以完全控制住癌症。不少人存在误区,觉得有癌症在发展,只要及时化疗就一定能逐渐恢复健康。

“靶向药物针对的是癌细胞上特定的靶点,比如某个特有的基因突变,虽然和化疗的目的都是直接杀死尽可能多的癌细胞,但比起化疗,靶向药物选择性更强,能有效抑制癌细胞,但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显著伤害。”诺华制药(美国)癌症新药开发部前资深研究员、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李治中在其科普著作《癌症·新知》中写道。

化疗一个流程大概在3000到三万左右,具体多少钱是无法一概而论,它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化疗方案,所用的化疗药是国产还是进口的,是否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免疫生物治疗或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化疗后是否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等等。

化疗是通过化学药物来杀伤身体各处的肿瘤细胞,在治疗的多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分为术前化疗、术后化疗和姑息性化疗,因化疗药物选择性差,在杀灭肿瘤的同时,对体内正常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可能会导致各种近期、远期的毒副反应。

以刘建国的BRAF基因突变为例,信息传递出现异常,不断向癌细胞发出“快速生长”的错误信息,导致肿瘤不受控地生长,而靶向药物可以精准阻断突变基因的信息传播路径。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斗争,基因往往发生新的突变,另辟蹊径,与肿瘤细胞重建联系,再次传递“快速生长”的错误消息,导致原本得以控制的肿瘤,再次失控。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87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