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移是指癌症从身体的另一部分开始并扩散到骨骼。它有时被称为继发性骨癌或转移性骨病,骨转移与从骨中开始的癌症(称为原发性骨癌)不同。骨转移比原发性骨癌更常见,某些类型的癌症更容易传播到骨骼,例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肾癌等。
暂停
耳骨转移所引起的并发症状是最严重的癌细胞在进入骨骼和骨髓之后,未持续扩张,然后破坏原有的骨骼结构,比如颈椎、脊椎这些关节的骨骼部位会变得特别脆弱。
临床上,一般常用CT、超声造影来诊断肝转移。
骨转移可能发生于任何部位的骨骼,但临床上,以脊柱、骨盆、肋骨、四肢长骨等最为常见,当骨转移发生在脊柱部位,有可能破坏椎骨,对脊髓、神经根形成压迫,此时患者往往会产生无力、疼痛、四肢感觉消退、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当骨转移发生在四肢长骨,也可能会压迫血管、神经,引起行动障碍、关节障碍等。当骨转移发生在骨盆部位,压迫膀胱会造成大小便障碍。
抗肿瘤治疗
保持乐观心态
所有治疗方法应当在权威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本文中的治疗相关内容仅供科普使用,不作为临床治疗依据。
肝癌患者肺转移,说病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甚至晚期。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绝大部分情况下,远远不如早期阶段的肝癌患者。不少患者在广药三院肿瘤科一区治疗的时候,就会问医生,肝癌转移到肺还能活多久的问题。
对于患者来说,当出现不明原因的腰痛、骨痛、四肢麻木、肌肉乏力或萎缩、莫名的突发骨折或瘫痪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引起重视,前往医院骨科或者肿瘤科就诊。
甲状腺癌青睐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体检检出甲状腺疾病的人群也越来越多。要不要开刀?“惰性”的结节未来还会不会癌变?记者采访了上海瑞金医院甲状腺血管外科匡洁教授。
一定有人会问,骨头这么坚硬,癌细胞还能转移到这上面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骨转移的定义。骨转移是指原发于骨组织以外的恶性肿瘤,发展到晚期通过血行转移等途径转移至骨骼,引起相关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上多见于肺癌、乳腺癌以及前列腺癌的患者。所以,骨骼虽然坚硬,但是骨组织也需要血液供应营养,发生骨转移也就不奇怪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潘宏铭表示,这是一项由中国专家作为全球牵头研究者引领的全球性胃癌多中心3期的研究,将改写晚期一线胃癌治疗的标准方案。
其实癌症这类疾病的情况比较复杂,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还有很多,但主要还是这4点。无论怎样,在能力范围内,怀着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相信是大多数人面对癌症时最好的应对办法。
骨扫描辐射剂量小、操作方便、敏感性高,是骨病探查中重要的选择,而SPECT/CT骨扫描定性再度升级,让病灶无处遁形。
定期复查
根据数据显示,大约90%以上的骨转移肿瘤来源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
大家也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与主治医生商议复查的时间,另外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要多多观察自己的身体状态,如果出现异常情况也要及早就医。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除了要面对癌症本身以外,往往还需要积极的应对像骨转移这种并发症,因此平时更应该注重随访,同时要明确骨转移不能被扣上“无药可救”的标签,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系统且规范化的治疗一样可以提高生存质量!
全身骨显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骨改良药物
肺癌目前的最新统计5年生存率大约是16%,即早期、中期及晚期的肺癌通过系统的治疗之后5年的平均生存率大约是16%,也就是100个早、中、晚期病人经过治疗之后大约平均有16个人活过5年。但如果单独拿出来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而如果是原位癌及微浸润癌,手术之后5年生存率接近100%。所以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早期发现很重要。
小细胞肺癌细胞分裂快速,虽然化疗反应率高,但会快速产生抗药性,大多数小细胞肺癌患者最初对铂类化疗药物有反应,但95%的患者迅速产生耐药性,导致5年总生存率低于7%。且大部分会于6-12个月内复发。此时再进行化学治疗反应就差很多了,渐渐肿瘤就失去控制。
药物治疗
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大约超过70%的癌症患者会出现骨转移,不过因为个人情况不一,所以疼痛的出现的时间以及轻重会存在差异。一般来说,早期的痛感是比较轻的,呈间歇性,如果没有及时治疗,随病情发展,不但痛感越来越重,同时疼痛可变为持续性,这个进展是比较迅速的。而至于疼痛的部位可因发病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部位的疼痛,比如转移到脊柱的患者,可出现腰部、胸背部、肋胸部或颈部疼痛;转移到胸椎的患者,可出现单侧或双侧的肋间神经痛;转移到腰椎者,可出现腹痛等。
骨转移还会出现压迫症状,压迫不同部位,引起症状不同,比如脊柱转移肿瘤常常很快出现脊髓、马尾或神经根的压迫症状,出现根性神经痛,感觉可减退,肌力减弱以至麻痹,常伴括约肌功能障碍。临床上因为麻痹为第一出现症状的患者约占2%,因瘫痪而入院者几乎占50%。
[1]《癌症骨转移?你说了算,还是医生说了算?》. 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2019-11-04
[2]《癌症发生骨转移就没救了?这个你必须看,否则抱憾终身……》.河南省肿瘤医院.2019-11-06
“骨扫描”其实是全身骨显像的简称。是核医学科最常用的检查之一,是用于确定有无骨转移的一种检查。骨扫描具有灵敏度高、早期发现,不易漏诊的优点。
1.早期骨转移癌的诊断,以及治疗后的随访。
2.对于不明原因骨痛的诊断(排除骨肿瘤)。
3.此外对于X线难于发现的细微骨折,如肋骨、指骨、趾骨的骨折。
4.观察移植骨的成活情况以及人工关节置换后的随访等。
5.代谢性骨病的诊断。
6.骨髓炎的诊断。
1.骨扫描在检查前无需憋尿或空腹,但如果近期做过其他检查(如消化道钡餐检查等),则需提前告知医生。
2.注射显像剂后,病人需要多饮水,多排尿,将多余的显像剂代谢出去,有利于清楚的分辨病灶。
3.排尿时应防止尿液污染衣裤及身体,如果发现污染应及时更换污染的衣服并要将污染皮肤局部清洗后再做检查。
4.检查前需再进行一次排尿,排空膀胱有利于盆骨部位的检查。
5.检查时去除携带的金属物品如金属皮带扣、手表、项链、钥匙、硬币等。
6.如果存在严重的骨痛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平躺,则需要提前使用药物止痛或对症处理。
7.孕妇禁忌。
1.来核医学科预约检查日期。
2.按预约日期及时间准时来科,登记、问病史。
3.静脉注射显像剂。
4.等待,等待时间大约为2-4小时,期间多喝水、多排尿,促进显像剂分布及代谢。
5.扫描,约10-20分钟,需要做断层的患者扫描时间会延长。如果存在严重的骨痛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平躺,则需要提前使用药物止痛或对症处理。
六、恶性肿瘤病人治疗后没有出现骨痛症状需要做全身骨扫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