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常见,发生脑转移也不少见,但是因为一次活检的失误,从而转移到脑部,这就比较罕见了,关键是,听上去还比较冤。
冤得让人痛惜与懊悔。
①年龄太大、身体虚弱者;
纠结权衡了足足三天之久后,顾先生和家人做出了一个决定——不接受手术,转而采用中医疗法,后辗转找到了我。
在动物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在黄芩素干预下,小鼠肺癌病灶数量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黄芩素在逆转癌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发现,黄芩素可显著逆转线粒体DNA向细胞质的释放。同时,研究发现黄芩素以剂量依赖(剂量越高,效果越明显)的方式,通过相关机制抑制炎症驱动的致癌作用。此外,研究人员还找到了黄芩素作用位点的精确位置。
在抗癌治疗方面,中医和西医能够发挥互补作用,众所周知,西医采用的药物、放化疗、手术等虽然对肿瘤很有效,但是对人体的伤害也很大,尤其是药物在人体内“无差别攻击”,毒副作用会让患者备受伤害,而中医则可以减轻毒副作用的影响、提高患者免疫力、对放化疗起到增效作用等等,搭配得当,可以让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寿命大幅度提升。
肺癌的发病机理,常与脾虚痰湿、肺虚痰郁有关。通过四诊合参后分析,老吴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舌红苔黄,脉沉细,系肺脾两虚,痰、瘀、热互结所致,故以小陷胸汤加减,达到补肺健脾、清热化痰逐瘀之效。
不良情绪是癌症的诱因,也会使癌症患者的病情加重,因此患者应保持心情愉快,减少情志刺激。
化疗配合中药的目的是帮助正气,维持自身的抗病能力。中医将化疗对人体的危害被归类为“药毒”的范畴。化疗时应用中医的目的是“减毒”,即通过中医治疗降低化疗的一系列毒副作用,使机体各系统功能尽可能保持正常,增加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保证治疗方案的顺利进行,而不是以中医之力攻杀肿瘤。因此,现阶段应避免性味过重、偏颇的药味,而应以和胃止呕、健脾理气、益气养血、补益肝肾为主要原则进行治疗。同时,许多单味或复方扶正中药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瘤作用,联合化疗,药物可以提高肿瘤病灶的控制,这就是所谓的“协同效应”。
偶然一次例行体检查出肺癌
用于肠癌便血,配薏苡仁、败酱草等;
董景喜今年86岁,“我和俺弟都得上这个病,没想到。”
现如今,我国科学家团队创新了提取技术,使得该中药提取物更多地应用在临床,从而救治更多癌症患者。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跃虎团队在进行抗癌药物筛选时发现,土沉香花的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宫颈癌、神经母细胞瘤、卵巢癌、白血病、前列腺癌、肝癌、乳腺癌等癌症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人肺鳞状细胞癌NCI-H520细胞和人肺腺癌A549细胞,作用较强。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看科学研究结论和专家的观点,或许你心中的答案会更明朗。
屠呦呦所带领的研究团队从黄花蒿中成功提取青蒿素,依照古代医药著作的提法,便称其为“青蒿素”,目前黄花蒿是目前工业提取青蒿素的唯一植物来源,现在叫做“青蒿”的植物,其实不含青蒿素。
关于人参皂苷能否抗癌,医学界和社会的讨论一直没有停。
观点1:青蒿素是中药现代化的产物
目前的治疗癌症办法有去除肿瘤(通过手术切除、放化疗等手段),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杀死或控制肿瘤细胞,或者是通过作用于癌细胞的某个蛋白质或基因片段,抑制或杀死癌细胞。
参考资料:
三诊时,周女士身体症状已经不明显,已无咳嗽头晕症状,复查癌症病灶稳定,未出现明显进展,之后周先生一直坚持着中医药治疗,并定期进行复查,门诊随访至今已经两年,周女士病情稳定,已经回到了正常生活中,顺利实现带瘤生存。
三诊,咳嗽咳痰减轻,喘累气促减轻,声音嘶哑,舌下脉络迂曲减轻,舌边齿痕及白腻苔好转。近8个月均未出现双下肢水肿,原方减独一味,加用蝉蜕利咽开音,僵蚕息风化痰散结。水煎服,每日1剂,继服16剂。四诊时患者咳嗽咳痰、喘累等大减,大便恢复如常。效不更方,继服14剂。后以原方加减治疗1年余,于2019年10月停止服用中药,后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两个月后回来复查,肝癌病灶稳定,但肺转移瘤明显增多了,呈典型的树上挂果征:
值得提醒的是,中药是个具有双面性的药物,有些药物内含有可抗癌物质,有些内则可能含有一些可致癌物。
《中华本草》中就有记载,半枝莲,归肺;肝;肾经。
例如中医+化疗,可减轻患者身上出现的毒副作用,改善脱发、食欲下降、脾胃功能弱、气血虚弱等情况。
研究了肿瘤六十多年,中国工程院程书钧院士表示,目前未有通过大量的临床循证医学的观察来证明中医中药可以治愈肿瘤的科学报告,但他相信,中药是可以对调整人体的整体功能起作用的。并且,癌症的治疗要讲究综合治疗,包括中医中药、其他的营养综合调整、人体的全身调理、生活环境的改善、人文关怀、家庭关怀等。
中医肿瘤专家郑玉玲详细解释了中医药在癌症不同阶段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