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核磁、CT和PET-CT都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统称为影像学检查。它们的工作原理并不相同,因此临床应用也不一样。在实际工作中,超声、核磁、CT和PET-CT都可以作为筛查癌症的手段,但由于成像原理和价格的不同,因此在检查顺序上也有先后。
几种检查方法的异同
所以,如果大家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有异常的话,一定要及时就医并配合医生进行下一步的诊断。
—
究其原因:
我们来看看术后的监测与治疗。在2019年12月,也就是术后两周,对患者进行了术后评估。通过个体化定制的ctDNA检测技术,发现患者的ctDNA水平出现升高(0.41MTM/ml),这说明可能存在残存病灶。由此,对患者进行了CT检查,结果真的发现了肝脏转移灶(图1)。然而,同时进行的标准化测序却未能检测到任何存在肿瘤DNA信号。
尽管Galleri检测具有诱惑力,但任何癌症筛查都有陷阱。
而如果该观点在之后的深入研究中得到证实,发掘出血小板变化和癌症之间的确切联系,那么血小板就有可能成为未来人们进行癌症筛查的又一手段,即使在当下,关注血小板变化,也可以为人们预防癌症风险提供参考。
宫颈癌——HPV+TCT
帮助诊断一些血癌,如白血病和淋巴瘤
血常规化验就是通过抽取病人的外周血,对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和比例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血常规化验注意事项:
也就是说,病理学诊断仍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反映
血液检查包括血钙水平、碱性磷酸酶的测定,都是判断骨转移的可靠指标。
查血能检测出癌症来吗?
是什么导致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田艳涛称,PET-CT检查有一定辐射剂量,使用时也要权衡利弊,一次PET-CT的辐射单位约为25mSv,相当于普通人8年中接受的自然辐射量。如果平时体检无太大异常,并不建议把PET-CT列入常规体检清单。如果是癌症高危人群,则需要在专业医院的建议下,再考虑是否进行PET-CT。
CA125也是一种肿瘤标志物,血清CA125浓度测定是应用在卵巢癌早期筛查中最为广泛的生化方法。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癌症防治刻不容缓。大约50%的早期卵巢癌患者和80%以上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血清CA125值会升高,浓度升高的程度与肿瘤负荷和分期相关。
文/本报记者 宋霞 统筹/白龙
目前,临床上测定碱性磷酸酶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果血清检查发现碱性磷酸酶升高,说明肝脏胆管受损,或者骨骼遭到破坏。
如果出现明显异常,可能提示恶性肿瘤可能,得进一步检查。比如:(1)白细胞明显升高伴血红蛋白降低(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容易出血),要警惕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明显升高,要注意排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可能。(3)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减少(三系减少)见于所有类型的急性白血病。(4)非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有时也会出现白细胞的异常明显升高。(5)血小板计数升高也见于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比如肺癌、肠癌等。(6)很多癌症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出现血红蛋白降低(贫血)。
【血常规能看血型吗?】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目前,评估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以检测分子残留疾病(MRD)已成为早期和晚期疾病检测的一种微创方法,并已证明可以预测治疗反应和获得性耐药性。今天我们来看一份通过监测ctDNA水平指导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病例报告。该患者使用个性化的肿瘤相关ctDNA分析进行MRD检测,以监测治疗反应并帮助调整治疗。
肿瘤标志物检查
通过这种检查,可以了解肿瘤的恢复情况,是否存在癌症恶化,还能检测出癌细胞的活跃度,然后再通过这些相关的资料选择手术、放疗或化疗等等方式处理。综合来说,对于癌症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年必做是没必要的。预防癌症也不能寄希望于某种检查手段,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商家的宣传需要从患者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不是出于商业目的。”田艳涛建议,正确的防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好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运动,不熬夜;远离一些致癌危险因素和职业暴露,如石棉工业、过度紫外线照射等。
据了解,我国卫生部2012年就发布了《关于规范健康体检应用放射检查技术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健康体检不得使用PET-CT。
PET-CT利用CT的断层扫描优势,检测出病灶的区域位置和严重程度,然后再利用新型影像技术,清晰呈现出人体生物分子代谢和神经活动的情况,广泛应用于鉴别诊断、病情判断。而且具有灵敏度特别高,全身显像、准确率高,成像清晰等特点,非常适用于癌症的早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