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是个软件工程师,也是个电脑迷,平时上班一直用电脑,下班也很少有娱乐活动,基本是上网玩游戏。就连上厕所,他也要拿手机玩几把,有时间一蹲就是一个小时,腿麻了才肯起身。
疫情期间,李先生一直在家里办公,手机便玩得更勤了,经常早上一起来,就是去蹲厕所。可是,最近两天,李先生冲厕所时发现有便血,吓得赶紧来了医院。
随着病情发展,病人还可能因此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乏力及发热等症状,甚至出现贫血、恶液质。
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
但是这么多息肉中,腺瘤性息肉病变发展成结肠癌的几率是最高的
这让孙女士难以接受,因为之前每年单位的体检她是一次不落的,为啥都没有查出来。不过,在女儿的安抚下,很快振作起来,及时跟医师沟通解决方案,预约了手术的时间。
使肠道负担加重、动力不足、有害菌增加有益菌减少、毒素累积。
结肠癌的饮食、运动预防:
出现哪些症状应警惕结肠癌?
总之,结肠癌的早期症状有长期腹泻或便秘、粪便带血、腹痛等。结肠癌的发生多与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缺乏运动等危险因素有关。
排便形状发生改变是大多数结肠癌患者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粪便变细。结肠癌早期发生在肠黏膜和黏膜下,随着病情逐渐恶化,肿瘤慢慢的凸向于肠腔,使得肠管直径变小,粪便排出时受到挤压,从而造成粪便变细。除了粪便变细外,也往往伴有便血和黏液便,特别是右半结肠癌,血液跟粪便混合在一起。当出现血便或黏液便时不能单纯的认为是痔疮,还需及早去医院做粪便常规检查。
(1)长期腹泻或便秘:在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有规律的排便习惯。但如果患了结肠癌后,这种规律的排便习惯可能会改变,有时会有便秘,每三到四天只有一次大便,有时候会腹泻,大便一天四到五次,甚至更多。如果自身已持续数周出现腹泻或便秘,则需怀疑自身是否患有结肠癌,同时关注自身是否出现胃痛、胀气以及恶心等症状。通常便秘两周以上就应该去咨询专科医师。
结肠癌的发生,和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尤其是饮食习惯,如有“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习惯”的人,发生结肠癌的几率便会比较高。
预防肠癌,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大便可以检查隐血,如果隐血阳性,的确要警惕结肠癌,目前,还有一种新兴的检查,叫粪便癌基因检测,通过检测粪便中的癌基因,来判断是否罹患大肠癌,但是一方面这项技术并不成熟,另外,它最大的短板就是,无法活检。
慢性腹泻警惕结肠癌
想要远离结肠癌,做好这4件事
(1)大便次数改变,可能次数增多,也可能次数减少
有严重心肺功能衰竭、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等病的患者;癌症晚期伴有腹腔内广泛转移的患者;高龄患者,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的患者。
肛门指检:能发现约90%的直肠癌!
(1)便血:便血色暗红,排粘液便,或者腥臭的脓血便。
结肠癌的症状
但是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压力的不断增大,饮食方面也越吃越杂,年轻人患上结肠癌的几率也在直线上升。
在惋惜他英年早逝之余,却不禁有一丝怅然:
结肠癌早期症状虽然不明显,但终究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比如:
得了肠癌一般有哪些症状?
肠道长腺瘤性息肉的人群:腺瘤性息肉癌变的可能性比较大,特别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
在治疗肠癌患者时要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和体质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最大限度的彻底根治肿瘤,提高肠癌的治疗效果,降低肠癌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普通人每年应去医院做次粪便常规检查,能及时发现各种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特别是大肠癌早期发现和诊断。另外要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维持粪便通畅,定期去医院做肠镜筛查。
肥胖人群:肥胖会增加多种疾病风险,包括癌症,肠癌就是其中一种。
(3)饮食上也要尤为注意,均衡饮食,多吃高膳食纤维食物,尤其是十字花科类蔬菜会降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
(2)适当运动:有研究表明,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可有效降低罹患结肠癌的风险。
由于肿瘤侵占肠道,堵塞了我们身体的排泄通道,患者还可能出现胀气、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疾病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较久,而且用药后不见起效,也需要考虑是否结肠癌变。
症状不明显:尽管结肠癌在早期没有症状,但是一旦进展到晚期,症状会变得明显,例如便秘、腹泻、腹部胀气、便血、腹痛等。然而,这些症状并不一定只是结肠癌的表现,所以很多人会忽略这些症状,直到疾病进展到晚期才寻求治疗。
这也是结肠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大现象,主要是因为癌肿占据了肠道空间,刺激肠粘膜,从而导致患者便意频繁,排便次数增多。
导致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不良饮食习惯(如动物脂肪和动物蛋白饮食的摄入过多,新鲜蔬菜和纤维素的摄入不足,腌制食品的摄入过多,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缺乏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遗传因素;缺乏运动等。因此,要想远离结肠癌,我们应做到:
郑朝旭表示,如果这种改变又找不到明显的什么原因,而且伴随明显的肠鸣或腹痛、腹胀等症状,就要考虑到肠癌的可能。
普通人从45岁开始定期筛查,而以下5种高危人群则要提前,40岁就开始定期筛查,至少1年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