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患者可以通过PET-CT检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肿瘤是否发生转移扩散、转移扩散的范围,从而进行准确的分期。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医生在需要手术切除时更好地确认切除范围,术后也能够准确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受检者犹如一个‘透明人’,病变位置和代谢情况在影像中一目了然,有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核医学科主任耿俊介绍,由于PET/CT显像是一种功能显像,能够在代谢出现异常时就显示出机体的异常生物学信息,因而可以研判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为患者在罹患肿瘤初期就尽早发现病灶,从而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
CT检查可发现原发肿瘤及转移病灶,但由于软组织密度分辨率较低,成像参数与方法较少,因此在肿瘤筛查方面获得的诊断信息也较核磁少,所以准确率方面较核磁低。核磁能发现CT平扫发现不了的细小占位性病灶,软组织分辨率比高,可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及任意切层面的图像,成像参数与方法较多,因此检查准确率较高。
03协助分期
我们不仅要定期做好相应的防癌检查,还要避免走进以下体检误区。
能显示真正具有代谢活性的肿瘤组织,避免穿刺时取到坏死灶,提高活检阳性率。
(3)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
高精设备
所以PET-CT可以用于肿瘤的协助诊断、治疗指导、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等多个方面。听起来确实高大上,但是并不推荐普通人把PET-CT当做“查癌神器”作为日常癌症筛查项目进行检查。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有长期接触致癌因素、肿瘤家族史或出现经常咳嗽、咳痰、胸痛、便中带血、腹部包块情况的人群,可以通过PET-CT检查,对全身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肿瘤检查,保障高危人群的身体健康。
一、残酷的真相:健康人做癌症筛查,死亡率没有下降
二、几岁开始做癌症筛查比较好?怎样算高危人群?
1、 家族遗传
2、 不良生活习惯
3、 长期接触毒害物质
4、 生活环境被污染
5、 被特殊微生物感染
三、防癌体检的那些套路,一一为你戳破
1、PET-CT查全身一步到位?坑你没商量
2、抽血只查肿瘤标志物?大概率会漏诊
3、做基因检测防终生?又贵又不准
目前有不少流言声称做基因检测可以防范终生。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科学。第一,多数发生的癌症和某些基因的关系尚未清晰明确,因为很多癌症是多基因与多因素共同导致的。
第二,现在还没有特殊的干预手段可以消除经过基因筛查诊断出来的某些风险较高的肿瘤,所以还是要进行定期检查。此外,肿瘤基因检测的性价比不高,每次检测费用为3000元-30000元,每次的成本可能只有500元-5000元。
四、划重点:靠谱的癌症筛查怎么做?
1、肺癌: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胸部CT。
2、乳腺癌:高危人群人群每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检查,超过70岁则每两年做一次。
3、胃癌:高危人群1~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4、肝癌: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肝功能检查或甲胎蛋白等。
5、食管癌:有不良饮食习惯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6、胰腺癌:高危人群每半年做一次抽血化验,或腹部B超。
7、结直肠癌: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肠镜。
8、宫颈癌:已婚、有性生活史超过三年的女性,21~29岁每2~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30~65岁则每3年检查一次。
[1]《癌症筛查和常规体检一样每年都要做吗? | 国家卫健委在线访谈 》搜狐健康.2022-04-17
[2]《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我为什么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筛查!很可能害了自己!》.健康时报.2017-08-17
[3]《美国将「防癌初筛」年龄提前5年,一表汇总最该“早筛”的人》.大生命时报.2021-04-01
[4]《癌症可以被预防,这10大锦囊请收好》.新华网.2021-02-04
防癌体检哪种检查方法准确率最高?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科学进行检查才能有效防范各种疾病。普通人也没有必要过度检查,反而是高危人群,或者有症状的人群应该密切关注自己身体健康,当然了,也并不是说普通人没有必要做癌症筛查,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来具体安排。
02肿瘤良恶性判断
依据《FDG PET/CT感染与炎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PET/CT在感染与炎症方面的临床应用涉及多种类型疾病及不同的临床情况。包括感染类疾病和非感染类疾病。在感染类疾病中较常见的类型包括:血管移植物感染诊断、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诊断、外周骨骨髓炎的诊断、脊柱感染、高风险菌血症患者的评估、肺外结核的诊断与结核活动性评估、结节病的评估。非感染性炎症主要与风湿病病人密切相关,诸如大血管炎、成人Still病、特发性炎性肌病、风湿性多肌痛、复发性多软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IgG4相关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佐藤医生: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