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医疗扛把子,来看看。
近日,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在广雅院区A3楼重症医学科举行了开科仪式,该院重症医学科(ICU)正式开科。党委书记彭兆斌、副院长卓士雄、伍韶容以及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仪式。
发物食物包含哪些?
而且许多发物会容易导致疾病的理论,也没有充足证据可以证实,都是由民间老一辈的流传来确定。
受访专家:冯俊(中),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青光眼科主任
如何利用介入方式治疗肿瘤?李国平告诉记者,根据肿瘤不同分期可采用微波消融、激光消融、射频消融等不同的介入治疗方式。以一位患者为例,在三年多前,其肺部的肿瘤直径已达5cm,且发生了严重的胸腔粘连,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
最好的方法是用微波炉烧肉,然后倒掉有许多化合物的肉汤,这样就可以避免芳族胺基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
“有时坦然面对男性疾病是件很难的事情。”王彬称,“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治疗身体上的疾病,同时也注重患者内在压力的疏导。”
拓展——癌症病人如何安排饮食?
“这意味着,通过减少对咽缩肌等吞咽相关结构的照射,可以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毒副作用,将使99%鼻咽癌患者从中受益。”马骏说,这项研究有望改写国际临床鼻咽癌治疗指南,造福更多鼻咽癌患者。
禽畜类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活动期间,林丽珠副院长以及肿瘤中心曹洋主任先后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解答了大众关于肿瘤治疗方面的疑惑与大众误区,并强调了肿瘤防治“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四早原则的重要性,呼吁大家定时体检,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清淡饮食,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情绪。
(广医肿瘤5位专家直播花絮照)
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癌症病人和他们的家属。许多癌症患者都有一个观点,就是怕摄入过多营养会让癌细胞吸收,反而扩散得更快!所以许多癌症患者治疗和康复期间,都不敢主动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例如鸡蛋,鱼肉鸡肉等,甚至有人天天青菜白粥,企图让癌细胞被“饿死”。
地点:医院喷泉广场前
受访专家:李红毅(中),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发物”对于老百姓来说似乎都不陌生。但对于发物却没有什么概念,从中医角度分析,发物的“发”是指“诱发”“引发”的意思。原本患病的人吃了发物之后,体内的伏邪就会被诱发,导致疾病反复发作。
发物其实是指富含营养或者是有刺激性的食物,特别是会诱发某一些疾病或者是加重某一些疾病的相关食物。
如果癌症患者不吃鸡鸭鹅肉,身体缺少必要的营养元素,身体免疫力下降,可能癌细胞没消灭完,自己就扛不住了。所以,鸡鸭鹅肉在食用的时候,控制好量。最好提前咨询一下医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食用。
肿瘤患者的饮食原则
食用菌类
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妇科肿瘤疾病按照部位,可分为宫颈肿瘤、子宫体肿瘤、子宫内膜肿瘤、卵巢肿瘤、输卵管肿瘤、外阴及阴道肿瘤等,而从组织学上可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种,如果是良性一般通过精细治疗大多数是能够治好的,所以做好早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刘倩倩医生便给我们科普了关于早期肿瘤筛查我们应该注意的3点知识:
病原微生物的宏基因组学研究是啥?通俗讲,就是通过基因测序的方式,快速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通过肺泡灌洗的方式,对从肺部提取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通过基因测序,精确查找出致病的病原微生物。”李国平主任说,一旦明确了病原微生物,临床医生就能精准用药,缩短诊断和治疗时间。
北京中医医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专科护士黄薇认为,肿瘤患者确实应该有所忌口,但如果说所有发物都不能吃,等于连鸡蛋、鱼这种优质蛋白质都不能吃,那未免过分苛求了。肿瘤患者的食谱最注重多样化和优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善身体状况,支持癌症疗程,摒弃所有发物的做法对肿瘤患者来说并不可取。
在传统思维里,中晚期很多人不能做手术,治疗方法可能“捉襟见肘”。“办法已经日趋多元化。” 李国平主任表示,比如通过基因涂片检测对病人实施精准的分子靶点治疗,也可以开展免疫治疗。
【通讯员】文朝阳 陈鋆 赵现廷
化疗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像脱发、过敏、静脉炎、胃肠道反应等,可以采取一定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比如脱发这个情况,只是暂时的,在化疗结束后1-2个月,头发是会重新长出来的,那么在化疗期间可以考虑剃个短发。所以做化疗时也需要我们克服一定的恐惧和悲伤的心理,学会放松、学会表达,努力保持积极的心态。
【记者】朱晓枫
为实现过敏疾病诊治的精准化,市三医院过敏与精准医学实验室投用,并于2021年获批为成都市医学重点实验室。拥有分子免疫学研究平台、多组学分析研究平台、呼吸疾病生物样本库等,同时配备了大量高水平科研设备。
补肾益气治男性不育症
在保证均衡饮食之后,肿瘤患者可以考虑适量进补。在临床上常会有两种极端现象,肿瘤患者的家属要么听说“肿瘤是消耗巨大的疾病”,且觉得患者身体过于虚弱,就一味给患者供应各种大补食物,要么则听说“营养会促使肿瘤加速生长”,于是完全不给患者补充任何营养,甚至日常饮食都供应不足。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并不是说所有的猪脖子都不可以吃,只要经过了规范屠宰且检疫合格的猪脖子肉,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
不良饮食习惯(饮食不规律、饮食过快过饱、暴饮暴食等)、饮食不洁、喜食烟熏和煎炸烤食物、长期高盐饮食及盐渍腌制烟熏食品(如腌鱼、咸菜)、常食用隔夜或变质霉变食物、喜食红肉、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少、营养失衡或缺乏、吸烟酗酒、有胃癌家族史、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息肉或做过胃部手术、幽门螺杆菌感染。
为好的情绪可以加快人体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从而让身体能够有效的预防癌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院区组成,托管惠亚医院;综合实力雄厚,是全国首批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创建单位、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国家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是全国首批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获国家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人体组织器官移植与医疗大数据中心落户,并入选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重症医学),是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单位,也入选了广东省首批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并被作为广东国际精准医学中心建设依托医院;学科优势突出,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3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是南方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承担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预防保健等任务,是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创建于1941年,建院时为新四军第三师后方医院。1975年,医院番号调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总后勤部批准对外称“南方医院”。2004年,医院随第一军医大学转制移交至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院现有院本部和增城院区,知识城院区,托管白云分院、太和分院。医院现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委省共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疑难病症(肿瘤)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单位、国家区域中医(风湿病科)诊疗中心、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项目基地、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单位,设有器官衰竭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慢性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广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和南方消化病研究所。医院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中科院院士1名、双聘院士7名,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60余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广医一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院前急救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也是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骨科研究所、广州泌尿外科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在医院,也是国家首批1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之一。它的前身是始建于1903年“中法韬美医院”,解放后几经调整,先后易名为“广州市工人医院”、“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1974年归属为广州医学院的附属医院,1981年正式更名为“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设病床1500张,设有44个临床科室、18个医技科室。现有职工3021人,其中高级职称520人,博士生导师26人和硕士生导师127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央保健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3人、珠江学者1人。医院拥有PET/CT、128排CT、3.0T MR、DSA、电子直线加速器(含大孔径CT模拟定位系统)、生物及适形调强直线加速器、移动式术中放疗X线系统、光学干涉断层成像系统(OCT)、支气管磁导航系统、自动化药房系统等大批精尖设备。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创建于1946年,其前身为广州中央医院。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广东省人民医院已成为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型医院,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医疗服务立足华南,辐射全国,主要医疗指标居全国前列。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3个、广东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32个,擅长疑难危重疾病多学科综合性诊断治疗。近5年来,开展医疗新技术326项,完成包括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在内的9项国家和62项省级限制临床应用技术备案,四级手术占比35.78%。配备高精尖医疗设备,拥有全景动态扫描PET-CT、PET-MR、医用回旋加速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支气管导航系统等世界先进高端医疗设备。近年来引进高层次人才119人(全职97人),其中国家级杰出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15人。学术队伍中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2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优秀青年人才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3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1人。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3月,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中心是全国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肿瘤学基地之一,承担国家肿瘤防治重任,在全国尤其是华南地区及港澳台的肿瘤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龙头作用,学科地位、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现有硕士生导师284名,博士生导师186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人才10名。中心现设有越秀、黄埔两个院区,实际开放病床数2152张(越秀院区1505张,黄埔院区647张),门、急诊量153万人次,年住院量达18万人次,医疗业务量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前列。中心医疗技术水平领先,拥有软硬件条件亚洲一流的放射治疗中心、开展多个专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1998年率先在全国推行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制,组织制订各大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方案;近五年,逾71项来自临床一线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公认,被全球肿瘤诊疗标准与指南采用;为广大肿瘤病患提供个体化、最优质的诊疗服务。
南部战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始建于1933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是全国、全军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2018年11月,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医院在80余年的历史征程中积淀并铸就了“忠诚、奉献、厚德、精医”的精神文化。医院综合实力雄厚,配置了TOM刀、PET/CT、C型伽玛刀等先进医疗设备。拥有2个国家临床重点学科、1个全军医学研究所和6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12个原军区医学研究所(专科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专科、4个广东省特色专科;现有1个全军热区创伤救治与组织修复重点实验室和1个广东省、4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是全军临床药理基地、卫生信息技术基地、护理培训基地,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医院坚持打造技术品牌,胸痛中心成为国内首批通过美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单位,也是全国最早的胸痛中心示范基地;成立国内第一家器官获取组织(OPO),制定了相关标准和流程,部分已成为国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