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趣此类内容或其他内容,只需关注——
【紫雪斋文化互助公益平台】
全国名老中医江履秋治风湿顽痹经验
但吃黄芪的时候要注意别踩坑,这几个时候不要吃,当心适得其反
金寿山先生说:“学中医,在没有学通的时候,尽管苦学,不通的地方还是很多,会陷入困境,一定要熬过这个关。我是熬过这个关的。铁杵磨成针,只要工夫深,终有一日会得豁然贯通。这以后,一通百通,左右逢源,学起来便容易了,这叫做‘顿悟’,是从苦学中生出来的‘巧’。但没有苦便没有巧,没有‘渐悟’便没有‘顿悟’。”
中医治疗癌症的不足之处
另外,赵炳南对于疔毒走黄、全身性细菌性感染、严重创伤手术后合并败血症、Ⅲ期血塞闭塞性脉管炎(脱)、红斑性天疱疮、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危重病证的诊治,均有系统的看法和经验。
沈仲圭先生说:“根据我的经验,年青时要读熟几本书做底子。因年轻记忆力强,一经背诵,便不易忘记,可以终身受益,同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从此之后,我才敢对病人说,我用中药也能治好化脓性乳腺炎。现在我有时皂角刺用到60g左右,没有发现副作用。在此等病症中,我喜用皂角刺而不用穿山甲,一是因为我平时所治的病人,大都是平民百姓,高昂的药费他们难以承受。二是穿山甲我不常用,它的疗效反而不如用皂角刺让我心中更有把握。这也就是“屡用”才能“达药”的真正意义所在了。
中医治疗癌症的食疗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癌症患者的饮食应该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以免刺激肠胃,加重病情。同时,癌症患者还应该多吃一些具有抗癌作用的食物,如南瓜、西红柿、红枣、黑木耳等,以促进康复。
王静斋
医案方面
2.气虚失调:患者血精,色淡红,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细弱。
一、从传统中药中提取的抗肿瘤药物实现高效合成
二、β-榄香烯的5大抗癌功效,能帮大忙
1、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2、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3、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4、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
耐药是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β-榄香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生长代谢,诱发肿瘤细胞快速发生细胞凋亡,降低肿瘤细胞分裂能力,抑制其增殖,帮助患者逆转癌细胞的耐药性。
5、提高放化疗敏感性
三、专家:正规中医不会盲目排斥西医
1、癌前病变期
2、联合治疗期
3、晚期治疗阶段
[1]《从传统中药中提取的抗肿瘤药物实现高效合成》.科学网.2023年3月10日
[2]刘炬.癌症患者如何理智的寻求中医治疗[J].抗癌之窗,2016:61.
[3]《中医以“通”治癌》.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10月26日
▍版权声明:
博览通常需要有一定基础,尤其是经典的基础,然后再博览群书,这样才能博采众长。王静斋先生说:“学医要从四部经典著作入手,熟读以后,再博览群书;经过认真临床,方能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屠揆先先生说:“先叔父尝教导我说:‘为医之道,首先学好四大经典著作,这是根本。
但要注意的是,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判断病机和证候。假如患者不通过辨证,也不请教中医师,自行采用中医方法,那么有的人吃了有效,有的人吃了没效,还有的人吃了反而加重病情,因而选择中医治癌也需正规、专业。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从整体上看待局部肿瘤与全身的关系,因而有其独到之处。中医治疗肿瘤的基本原则为“活血化瘀”和“扶正培本”,即通常所说的“攻法”与“补法”。一般认为,单用中医的方法难以彻底治愈肿瘤,但可与手术、放疗、化疗等互相配合,取长补短,提高疗效。中医药在治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癌症患者特别是中晚期患者、老年患者,经过治疗取得临床缓解以后,及时把治疗重点转移到调整机体平衡、保护和强化免疫系统功能方面来。”王现军说,他的患者多数是各类晚期癌症患者。对癌细胞一味攻伐,不如给予温柔对待。通过中医药扶正培本,机体与肿瘤之间“和平共处”,在癌症康复期也定有裨益。
癌症患者病情的发展,治疗后能否取得良好效果,预后的好坏,都不是单纯由局部病灶决定的,而是全身各种综合因素的较量。肿瘤与作为宿主的人体斗争的结果,可以是已有的肿瘤消失——治愈,也可以是与肿瘤长期相持——带瘤生存,也可以是肿瘤的力量强于机体使肿瘤增大扩散——恶化直至死亡。从癌症治疗开始,就应该是全身性的。甚至对于一些早期癌症,在治疗局部病变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机体对肿瘤的防御和抵抗能力。
如任应秋先生说:“首先要读好《灵枢》、《素问》、《伤寒论》《金匮》几部经典著作,因为它是汉代以前许多医学家的总结,许多文献的结晶,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把它读得烂熟,才能算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如方药中先生回忆恩师陈逊斋的教导时说:“陈老要求很严,又十分耐心。他很注意学习方法,强调立足点要高,一定要从经典学起,旁及各家,然后由博返约。他认为《伤寒》、《金匮》应该是临床家的‘看家本领’所在,在此基础上,上溯《内经》,下及后世,才能对中医学有系统的了解。”
我自从得读此案之后,细心体验于临床之中,凡发现有符合此脉证的胃痛病患者,竟投此方,往往能收立竿见影之效。此方与温运中宫汤(理中汤和二陈汤加乌药、砂仁、木香)相比,一寒一温,用治胃痛,只要辨别其寒热而对证投之,几无不效者。我称此方为“清中汤”,为了便于记忆,曾自编顺口溜如下:清中黄连栀子君,川芎香附枳壳陈,炮姜反佐宜少用,六脉弦数热痛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