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年三月在华西医院确诊肝门部胆管癌,转氨梅二佰多,胆红素二佰多,体重直线下降(体重一百三十多斤降来不过百了),已全身黄得像个小黄人,五月初在华西手术失败(手术没动又合上了),,全腹部扩散,(活检结果也是胆管癌)手术医生断言活不过五个月
晚期胆管细胞癌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邵叶波
不同的癌症,可以争取的存活期是不同的,甚至同一种癌症,年龄也相仿,最后的结局也可能差异很大!比如同样的晚期胃癌,有人冒险手术成功,又活了几十年;有的一年后复发了;还有的没有手术,该吃吃该喝喝,也坚持了好多年。
在“2016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
1999年省内率先开展肝癌射频消融治疗
这种属于临床治愈,而距离她切除乳腺已经16年了。
但无论如何,胆管癌患者只有在不同时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针对性治疗方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患者不可轻易地放弃治疗,放弃最后的希望。
特需门诊:周一下午、周二上午
结合长期临床工作经验,同时参考国内外的最新进展,朱湘南医疗团队经过多次术前讨论,联合介入室、麻醉科,为患者制定了经内镜下胆道肿瘤射频消融术+胆道金属支架置入的手术方案。
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成熟,现已逐步揭示胆管细胞癌的可能病因。在对260例胆道癌患者行分子变异分析后发现,近40%的患者有潜在治疗靶点,且基因改变具有部位特异性。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改变主要发生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而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的改变在肝内外均有发现(图1)。
经过充分完善的术前评估和准备,术中麻醉医师持续为患者维持低中心静脉压以减少出血,由刘煜主刀,为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肝VII段肿瘤切除术,手术历时3小时,仅失血80 ml,可谓非常成功。
肝内胆管癌是第二高发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早期诊断难,手术切除率低,恶性程度高,易累及周边脏器和远处转移,并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极差,术后5年生存率仅20%~30%,同时缺乏有效的靶向和免疫治疗。因此,急需深入阐明肝内胆管癌的发病机制,绘制更精确的基因及分子图谱,为鉴定新的诊治靶点并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在该研究中,樊嘉院士团队建立了以蛋白质组为核心肝内胆管癌患者的分子分型:炎症型(S1)、间质型(S2)、代谢型(S3)和分化型(S4),这四个亚型在基因组、免疫微环境、治疗策略、临床预后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征,有望指导临床的个体化诊治;并明确了肝内胆管癌五个主要驱动基因(TP53、KRAS、FGFR2、IDH1/2、BAP1)的针对性的潜在治疗靶点,深度揭示了这些突变与细胞周期、药物代谢、炎症-感染等生物学过程的关联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周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高大明研究员、中山医院高强教授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医院董良庆医师、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鲁大运和陈然等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
影响胆管癌晚期生存的因素:
据悉,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自去年8月试营业以来,普外科已开展了胃肠道肿瘤、胰腺肿瘤、乳腺肿瘤、甲状腺肿瘤、腹壁疝等各类手术上百例,其中不乏难度较高的手术,如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胰腺肿瘤切除术、多次手术后复发性肠癌根治术等。
患者在全麻下行ERCP,插入十二指肠镜达十二指肠降部,插管成功后见胆总管下段占位性充盈缺损。术中诊断为阻塞性黄疸、胆管肿瘤,行乳头切开并狭窄扩张,使用射频消融导管消融胆道肿瘤,消融结束后留置裸金属支架。现患者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江颖
胆囊癌和胆管癌饮食宜与忌
57岁的张先生,因胆管肿瘤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后,慕名来到我院普外科就诊。经全面的检查及详细的病情了解,综合评估患者肝功能为Child-Pugh C级,不适合行开腹切除手术。一般开腹肿瘤手术需要长期留置引流管,将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案?朱湘南陷入了思考。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自去年8月试营业以来,普外科在总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复旦中山医院”)孙益红教授及普外科专家团队的指导和带领下,已顺利开展上百例手术,其中不乏难度较高的手术。
而黄疸的出现还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功能受损、肝胆管阻塞等有关,如当胆红素进入肝脏后,无法被彻底的消化,会留有一部分在血液里,从而引起溶血性黄疸;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无法与非结合胆红素相结合,导致血液中其浓度增加,从而引起肝细胞性黄疸;由肝胆疾病导致肝胆管出现机械性的阻塞,会影响胆红素的排泄,从而引起梗阻性黄疸。
2007年省内率先引进精准肝脏切除技术
专家介绍
一位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疝患者正在接受总部普外科疝病专家杨子昂教授的远程视频会诊。
主任医师,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普外科执行主任。擅长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包括断流术和分流术,能够根据不同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擅长胃肠道肿瘤、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包括胃癌根治术、甲状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等;胆道疾病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疝的手术治疗,包括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
小细胞肺癌现在仍然是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没有靶向药物,但很多医学家们正在尝试寻找适合的靶点,期待他们的成功!
肿瘤切除后,接下来要将直径近10cm的手术标本从张女士肚皮上约3cm的微创手术切口中取出。
中国医疗协会医疗技术专业委员会肝胆肿瘤MDT多学科专家组副组长
胆管癌能否介入治疗?
如果心理素质不够坚韧,就只能刻意冷漠!
肝内胆管细胞癌位于肝实质内,肝外胆管细胞癌可发生于肝外胆道的任何位置,从左右肝管的汇合部到胰腺内的胆总管部分,可进一步分为肝门部胆管细胞癌和远端胆管细胞癌,前者为肝门处或左右肝管汇合处附近的肿瘤,后者为起源于Vater壶腹部以上肝外胆道的病灶,这一分类方式与患者治疗方式及预后密切相关。胆管细胞癌因预后不佳,一线化疗方案失败后,在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未出现时,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一般不足4个月,近年治疗方法的进步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了明显延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总的来说,展示这些晚期癌症病例的目的,是希望肿瘤患者不要轻易放弃希望,不管治还是不治,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对抗肿瘤,相信奇迹才能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