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能“以毒攻毒”杀死癌细胞!1月23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小平教授公布的这项初步科研成果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相关文章报道在微博和朋友圈“刷屏”,乐观追捧和追问质疑齐飞。近日,记者走访广州两家参与临床试验的医院发现,已有不少来自全国的患者及家属前来咨询申请入组。对于外界热炒的“疟原虫能治愈癌症”的说法,多位专家表示,疟原虫治疗癌症的效果仍有待更多临床案例研究及长时间的验证,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实地探访
只需1毫升含有疟原虫的血,然后用青蒿素控制着,一个癌症患者就痊愈了……
这些癌症信号,请为家人记牢
近日,钟南山院士也回应称,该疗法仍在实验中,尚未达到被批准条件性用药的阶段。目前该项研究仍有很多未知数,尚没有充分的证据和足够数量的案例证实该方法有效,个别案例不足以说明问题。“现在看起来有一些苗头,但是下结论太早了。”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相关负责人说,癌症的治疗效果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更大数据的随机对照试验,因此从有效性来说,目前还不能准确评价疟原虫治疗癌症的效果。
记者:治疗效果如何?可以治愈吗?
尿中带血可能是膀胱癌的症状。有吸烟史或者家族史者,即使尿液只是轻微的粉红色,也要警惕膀胱癌。
公众号“赛先生”发布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独家撰文《疟疾治癌症,请不要盲目乐观》。
年龄18-70岁,男性或女性;
资料图:医生正在工作。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而作为新媒体工作者,我们也应该时刻提醒自己:
春节期间,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教授陈小平的演说被传播成了武侠大片,疟原虫对抗癌症被描述得像金庸作品里的以毒攻毒的“神方”般简单、有效。
记者:什么样的病人适合参与疟原虫治癌的临床研究?
长期有吞咽困难,进食后胸骨部位有疼痛、异物感,同时还伴有饭后饱胀、反酸,可能是食管癌。喜欢长期吃热烫、刺激性食物或有相关家族史的人最好能到消化科做个食道镜或胃镜检查。
对绝大多数癌症患者来说,至少目前,这一疗法肯定不应该做为治疗的首选方案。
(4)进食时胸骨后闷胀、灼痛、异物感或进行性加重的吞咽不顺。
08 呼吸急促
13 尿血
但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格外严谨、认真地进行,而且结果的公布需要先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
还需足够案例及长时间观察
宫颈癌: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开始过早,免疫力低下,HPV感染,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建议已经结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以上的女性进行宫颈癌筛查,连续3年宫颈细胞学检查无异常后,每3年筛查一次,或高危型HPV和宫颈细胞学联合连续3年筛查后,每5年一次。
14 吞咽困难
(7)不愈的伤口,不消的肿胀。
如何预防癌症?王东林建议,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降低癌症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建议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戒烟戒酒,并且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因为目前研究处于早期,而且试验和观察的数据都不够多,所以现在一切的「言之凿凿」都为时尚早。
第一、体重骤降、疲劳乏力
第二、某处或多处频繁疼痛
第三、不明原因的出血
1.长期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警惕肺癌
2.吞咽困难、消化障碍,警惕食管癌
3.反复烧心腹胀腹痛,警惕胃癌
4.便血或尿血,警惕结直肠癌、肾癌等
5.嗓子经常性嘶哑、颈部有肿块,警惕甲状腺癌或喉癌
01 思
不明原因的食欲不佳、体重下降
参与该项疟原虫免疫疗法临床试验的两家医院分别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记者发现,相关病区当日没有咨询人员在场,病区墙上留有咨询电话,但难以打通。走廊上张贴的《疟原虫免疫疗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的展板显示,课题负责人为钟南山、陈小平、欧阳铭。据最新信息,目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该科研项目已结束入组。
记者查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发现,与参与疟原虫治癌研究的三家医院相对应,注册了用疟原虫进行癌症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共有三个,分别通过了中国注册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和云南昆钢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临床实验范围:晚期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胃癌等
什么病人可以选择疟原虫治疗?
出现明显的头痛、胸痛、腹痛、胃痛等多部位的疼痛,但是找不到具体的原因,持续时间比较长,而且逐渐加重。如颈部疼痛可能是瘤压迫上腔静脉,造成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的;胸痛会伴随着吞咽困难、胸骨后灼烧感等症状,可能与食管癌、胃癌、贲门癌有关。
全身皮肤的变化包括皮肤表面新发斑点,伤口久不愈合,痣或雀斑出现变化等。皮肤短期内变化应警惕皮肤癌的可能,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等。
经病理组织学和影像学证实的晚期癌症患者,包括但不限于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等实体肿瘤(鼻咽癌、淋巴癌、宫颈癌、黑色素瘤除外)。
鼻塞、复视、嗅觉变化
参考文献
总而言之,癌症并非不能预防,关键在于一个“早”字,健康生活心情好,定期进行相关的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癌症。
目前该患者常先生体内已经无肿瘤病灶,据医生预估,常先生有60%或以上的概率已经被治愈,但需要观察5年才能最后证明是否已经被治愈。
这与临床试验的研究工作密切相关。对于一种全新的疗法,需要进行严格系统的临床研究证明其安全和有效性后才能进行临床应用。而该疗法目前仍处于早期临床阶段,在研究过程中会允许研究者筛选病例,毕竟早期的研究工作是用来概念探索的。
无痛性血尿
并非“以毒攻毒”,仍旧是一种免疫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