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是指由肿瘤本身引起的疼痛,属最主要的癌痛类型;
第二类是指由治疗引起的疼痛,如化疗、放疗以及一些微创治疗;
第三类是指癌症免疫力低下患者伴随某些疾病所导致的疼痛,比如伴有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等。
癌痛用药遵循“三阶梯原则”,按照疼痛的程度选用不同药物:第一阶梯,非阿片类药物;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第三阶梯,强阿片类药物。
有些病人感觉一段时间疼痛控制得比较理想,就擅自把药停了。这样做有可能会引起突然的撤药反应,比如大汗淋漓、疼痛加剧等。当病人感觉疼痛控制得很好时,复诊时向医生如实反应自己的情况。医生会重新评估,决定是继续用药还是逐渐减量、停药。减药的病人药量减少后还需要观察1-3天,如果疼痛又出现了,说明还没有达到减量的标准。如果减药以后疼痛依然控制得很好,医生会再进行下一轮的递减,以此类推,直到病人可以停药。
便秘的发生率是最高的,大概有80%以上,而且很多肿瘤患者本身因为长期卧床、年老体弱,胃肠道功能已经较弱,再加上阿片类 药物的副作用,便秘可能会更加严重。为了缓解便秘,患者自己要适当地多下地活动,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水果蔬菜,再配合使用一些缓泻剂,比如番泻叶、乳果糖等。
关注止痛药物的副作用
但是患者需注意这类药物每天总使用量不可太大,每天用量不可超过6克,因为再增加剂量止痛效果也不会增加,反而会出现副作用。
止痛药是癌症患者的必备药物,这种药物一定要按时服用,切勿在疼的时候才食用,毕竟每一种药物等到发挥药效会需要一段时间,而且持续的时间不同,如果等到疼痛的时候再吃,在药效发挥之间需要一定时间,而且药效的持续时间是不同的,有些短,有些长,一定要按照医嘱来服用,这样才可以避免患者遭受痛苦的折磨。
绝大多数的癌痛是可以控制的
停药还是减量,要听医生的
非甾体消炎药可以直接作用于胃肠道,所以会破坏胃肠道黏膜,严重的患者甚至可以出现胃出血,所以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最好不要使用;有的非甾体类消炎药(比如塞来昔布),没有胃肠道的反应,但它的副作用是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此外,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
就像高血压和糖尿病这种慢性病的患者都知道要按时服药才能控制好血压、血糖;癌痛也是一样的,它也是24小时持续存在的,按时吃药才能让患者身体里的药物浓度稳定,从而很好地控制疼痛。如果总是打乱规律,让药物的浓度忽高忽低,形成疼痛的恶性循环,后期甚至会出现用更大的剂量都控制不住疼痛的现象,所以癌痛患者一定要按时吃药,保持血药浓度的稳定。
有些癌痛病人疼痛时坚持用药,不疼了就不吃药,也就是“按需用药”。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止痛药的效果一般只能维持一段时间,过了这个时间,止痛效果就会减弱。如果等到疼痛出现时再用药,不仅会带来不必要的疼痛折磨,而且还会因增加药量控制疼痛而引起副作用。按时吃药可以让身体里的药物浓度保持稳定,从而很好地控制疼痛。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一般情况下均为每隔12小时服用1次,芬太尼透皮贴剂每隔72小时换一贴。
临床上应用较多的的是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等长效阿片类药物,这种长效缓释片是通过特殊的工艺将药物包裹于薄膜或骨架中,从而延缓药物释放和吸收的速度,减少每天的用药次数,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若把药片掰开,则会破坏药物缓释结构的骨架和薄膜衣,使得药物快速释放,血药浓度迅速升高,则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除非进食困难或限制进食的病人,通常医生建议要整片用水吞服。
癌痛在早期可能只是隐隐的痛,强度不会太强,但到了晚期,疼痛是非常强烈的,甚至患者不能忍受;而一般的疼痛强度则会跟诱因有关,例如脚趾撞到桌子时疼痛剧烈,而被蚊子咬一下的痛觉则是很轻微的。
2:有些止痛药会成瘾
当然,除了吗啡以外,还有很多有效的手段可以解决癌痛,如放射疗法、神经毁损疗法、周围神经毁损性阻滞、蛛网膜下腔神经毁损性阻滞、硬膜外腔神经毁损性阻滞、腹腔神经丛乙醇阻滞等等。
真的出现药物“不管用”的现象时,如果患者本来服用的剂量比较小,医生会增加20%左右的药量,看是否能继续有效镇痛,或者增加一些辅助用药。如果这些方法还是不管用,医生就会给患者换其他药。
吗啡有助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癌痛
第一,遵照医嘱服药
第二,做好记录
第三,不能擅自停药
三大类止痛药物 止痛方法需依患者情况来定
常用的非甾体类消炎药在药店是可以买到的,但其他的药有很多都是管制药品,普通药店是不能买的,必须到医院来开。很多晚期病人活动不便,家属只要拿着有效证件到医院办理一个毒麻药品管理卡,就可以代开。外地患者担心回去以后买不到药怎么办?一般来说,各地的三甲医院药品配备都比较完善,如果实在没有,也可以从邻近的三甲医院进行处方购药.
临床上将癌痛分成三类。
病友提问:用止痛药止癌痛,会成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