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精准靶向药物的面世,使得众多肿瘤患者避免了化疗带了的巨大副作用,同时也为化疗进展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大大延长了生存期。
目前,临床可以应用的靶向药物已高达百种,哪一种才是适合自己的呢?
卵巢癌靶向用药
抗血管生成:仑伐替尼、贝伐珠单抗;
HER2突变:T-DM1;
淋巴瘤靶向用药
激素受体阳性
一线治疗:克唑替尼、塞瑞替尼、恩曲替尼;
FLT3突变:米哚妥林、吉特替尼;
CD33阳性表达:吉妥单抗;
PD-L1高表达: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
2代靶向药耐药:劳拉替尼。
二线治疗:阿比特龙、恩扎卢胺、比卡鲁胺 、fine-particle阿比特龙;
拉罗替尼总缓解率高达75%,它无疑是具有“革命性”的新型抗癌药物,将给无数的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但同时也价格不菲。有意愿参与药物试验的患者可以抓紧此次免费用药机会。
以往针对中晚期的肺癌患者,通常只有化疗和局部放疗,即便治疗方案再精细,晚期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也只有8-10个月,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03年才出现转机。
一线治疗:阿来替尼、克唑替尼、塞瑞替尼、布加替尼;
直至2021年元旦前,《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正式公布,此次将有超过50种抗肿瘤药物纳入医保,其中和肺癌相关的就有7种靶向药物和2种免疫药物,抗癌药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第三是癌症的治疗方法。治疗方式关乎到患者的生存期,所以患者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患者能够自主掌握的因素。临床上,手术一般是早期癌症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晚期患者,手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手术并不是简单的一刀切的问题,既然癌症已经发生了转移,如果手术,效果也并不会很理想,反而让器官正常的功能受到影响,加重癌症的症状。但也有例外,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各个机能以及预后,给出手术建议。但是手术方式风险巨大,医生在决定前会跟患者和家属进行彻底的沟通,明白个中利害以及得失后,再考虑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第四是自身免疫力。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保护免疫功能以及抵抗力。无论是哪种治疗手段都会对患者的免疫力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免疫力下降会使得残留癌细胞复发或转移。可通过患者的体质、精力体力、食欲和睡眠以及精神状态来评价其免疫功能,做好营养支持,树立能战胜疾病信心。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
HER2突变:曲妥珠单抗;
多线治疗:Phesgo(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透明质酸酶 皮下注射剂);
三线治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PD-1药物)。
据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仅2020年就有82万新发肺癌病例,有71万人因为癌症失去生命,是中国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舒尼替尼、卡博替尼、依维莫司、培唑帕尼、阿昔替尼、索拉非尼、贝伐珠单抗+依维莫司、替西罗莫司、帕博利珠单抗+阿昔替尼、贝伐珠单抗+厄洛替尼;
NTRK突变:拉罗替尼、恩曲替尼;
肝癌靶向用药
总的来讲,医生一般不会针对某个具体的病人说他能活多久,但如果家属追问,非要说,医生所说的癌症患者还能活多久,是基于对病情的判断,既往的研究数据,给出一个生存期的中位数,比如所谓的4个月,是说这种癌症这种分期这种病情多数病人生存4个月左右,当然完全有可能不不到4个月,也完全有可能活到超过4个月,多数人是4个月左右上下波动,生存4个月左右的病人数量是最多的,你不能因为有病人只活了一个月,就说医生判断错了,也不能因为有病人活到超过一年就说医生错了,这一点都不奇怪,甚至活过五年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说,这种概率是极低的。医生说的生存期是从群体的角度给出概率,中位数。还有一些癌症患者可能只剩一两个月时间了,这个时候中医通常会告诉患者家属,主要目的就是让患者家属有思想准备。
一线治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
宫颈癌靶向用药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EGFR突变:尼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
Olaparib靶向药阻止前列腺癌的生长,导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持续下降,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计数下降,以及CT扫描和MRI的放射学反应。
试验首席研究员,伦敦癌症研究所药物开发负责人Johann de Bono教授和Royal Marsden NHS基金会信托基金表示:
二线治疗: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