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来信整理:我23岁,大学毕业实习生,最近我开始感到胸部有些疼痛,而且发现了一个异常的肿块,更糟糕的是,我的乳头还分泌出一些液体。这让我非常担心,同时也感到困惑和害怕。但作为一个实习生我实在不敢请太多的假。然而,我的情况逐渐恶化,让我不得不去医院寻求帮助。检查过程确实有些麻烦,等待结果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种折磨,终于,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告诉我我患上了乳腺癌,这么麻烦的检查流程也不像会误诊的样子,可我还是很疑惑,我是男性怎么会患上乳腺癌?
医生回复:体检项目繁多,很多人为了保持健康,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癌症筛查方法。有时候,医生会建议进行一系列的检查,这可能导致冤枉钱和无效的检查。因此,为了帮助男女更好地了解癌症筛查,下面将为您一次性清晰地介绍八大癌症筛查方法,让您能够明智选择适合自己的筛查方式。
日本东丽公司并非“滴血测癌”技术的唯一弄潮儿。就在前不久,美国“女版乔布斯” 伊丽莎白·霍尔姆斯“滴血测癌”的骗局才刚落幕,清华大学罗永章团队”滴血测癌”技术的误传也犹在耳旁。
如果不能明确癌症的具体性质,可以选择其他检查方法做进一步的判断。
说到癌症大家都会很害怕,所以当我们的身体发出一些癌症的信号,我们应该多加注意,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医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这些症状要多个心眼:
限制摄入含糖饮料多喝水和不加糖的饮料。有可靠的证据显示,摄入含糖饮料会引起体重增加、超重和肥胖,后者与12种癌症有关。
很多人无法及时查出癌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体检项目不对,要么忽视准确率最高的检查, 要么选择了早筛率不高的检查。
筛查对象:
检查:胸部CT、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乳腺B超或钼靶、肠镜、宫颈癌筛查(25-30岁开始,5-10年一次HPV DNA 检测)
这个版本检查的项目会更全面,花费也是最高的。
肠癌的发病率与可能与膳食纤维摄入量有关,以及加工肉类和腌制食品,当然了也不排除遗传因素。
6月14日,21新健康记者辗转联系到上述报道的日本记者,想了解一下报道相关信息,但该记者婉拒了21新健康记者要求,表示除了对外已经发布的信息,不方便对外交流。
肿瘤标志物阳性与否,其实只是一种提示,无论是阳性还是阴性都不一定能排除肿瘤。一些罹患肿瘤的患者也可能会有假阴性的表现,还有些患者出现阳性则是由于体内发生了炎症引起。
5:有肠息肉
家族中有前列腺癌病例;年龄超过50岁的男性;高脂肪、高热量以及低膳食纤维饮食者;长时间坐着不动或精神压力太大者,应每年去医院做次直肠指诊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
3
肝癌对于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下列任一人群: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肝癌家族史者;有血吸虫、酒精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致肝硬化患者;药物性肝损患者;遗传性代谢病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推荐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1次。
一位来自头部基因检测公司的资深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液体活检技术主要应用于中晚期肿瘤患者。爱康国宾所宣传的仅针对健康人群进行肿瘤“超早筛”,实现“未癌先知”极其罕见。况且,目前面向中晚期肿瘤患者的液体活检技术仍不成熟,在健康人群体内发现循环肿瘤DNA,实现“超早筛”则更为困难。
综合以上项目,就是我个人推荐的最基础的体检筛查套餐,优势是简单和花费低,性价比最高,如果不做胃肠镜,通常不会超过1000元。(即使是基础版,也只是供参考,读者可以选择其中的部分项目进行,比如肠镜和胃镜,选择做或不做,都可以。)
由于癌症患者在早期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医生可以根据局部肿块做一个初步判断。
高风险人群:
所以我们说,无论是诊断技术的进步还是治疗手段的发展,从根本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依然是“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残留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项癌症筛查的针对性不同,所以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疾病史、医生的意见等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判断。
甲状腺癌要同时进行甲状腺的功能检查和形态检查。对于一般人群,目前没有用于甲状腺癌早期检测或常规筛查的标准试验;建议临床颈部体检:20-29岁每2-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颈部超声检查:30岁以后每年1次(包括甲状腺、颈部和锁骨上)。对于甲状腺癌高危人群,颈部超声检查每年1次(包括甲状腺、颈部和锁骨上)。
建议高危人群自40岁起开始筛查,再根据结果确定检查频次。
据报道,东丽的“一滴血验癌”是基于基因检测,利用血清中抽提的microRNA,通过量化microRNA的表达量组合作为检测手段。microRNA是一类大小只有18—25个碱基的核糖核酸,通过外泌体释放到血液中。
癌症早期发现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预防就成了重中之重,这也是主流医学界的共识。我国肿瘤防治办公室也将肿瘤早期发现方法的研究列为重点科技攻关课题。通过肿瘤筛查将早期发现病人和高危险人群与健康人群区分开来,是预防癌症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也就是通过快速的检验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患某种疾病但看似健康的人群和健康人群区别开,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
二代测序对于未知肿瘤还只是研究,直接用在患者身上很难,很多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比如Cut off值如何确定?
4:食用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
科学的防癌体检套餐到底要怎么选?
限制饮酒酒精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醛的蓄积会导致癌症,所以饮酒一定要量力而行。
一方面,在家做检测成本不低;另一方面,医院、体检机构能以很低的成本提供检测。最为关键的是,有质疑称:“常卫清”的检测正确率并不高。
从美国的“滴血测癌”骗局,到国内媒体对清华大学罗永章团队“滴血测癌”的夸大报道,日本东丽的“滴血测癌”技术对中国患者来说是福音还是另一个乌托邦?
筛查方式:
阴性预测值,即阴性结果中,确实未患病的比例。也就是说,根据诺辉健康方面的数据,“常卫清”可以检测出大部分非患者,但是有0.4%的患者可能会漏检——已经患病,但结果显示阴性。
X光片可以直接检查一些肺部感染炎症,但是用来检测癌症就不是很有必要,因为在正位胸片上,很大一部分肺部和心脏、纵隔等组织重合在一起,不太容易看到早期的症状。医生建议用CT检测肺癌比较高效,因为CT分辨率高,肺癌肿瘤在1厘米时候甚至0.8厘米时就可以被发现。建议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在常规体检中用低剂量CT替代X光片。
我国在2016年批准了首个CTC检测试剂盒,标志着液体活检技术在中国正式用于临床。诸多研究表明,这项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食道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的诊断与辅助治疗方面都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