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一届中国群体抗癌与癌症康复研讨交流大会上,患者杜德本分享了自己的抗癌经历:
2007年2月,一名看起来书生气十足的中年男人正在自家书房奋笔疾书。
有了好的开端,剩下的就是坚持了。
时建设
不拿自己当病人,其实是一种积极暗示,能够带来正能量,让自己坚定地走下去。如果每天都用对待病人的方式对待自己,不敢乱跑乱跳,不敢随便出门,总是想着自己体内的肿瘤,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崩溃。
因为求生,本来就是人的本能。
总结:像陈友恭老人一样的癌症患者其实不在少数。他们在用微笑面对死神的同时,积极锻炼,遵照医嘱服药、检查,意志坚强地去争取生的希望。正确认识癌症,坚持康复治疗,坚持体能锻炼,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调配饮食,少吃多餐,注重精神调适,自我排解烦恼,就会让更多的癌症病人重绿生命之树。
一开始聂卫平接受不了自己患癌的事实,每天都在困惑中彷徨。但是很快他调整了自己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经过一系列痛苦的治疗,最终聂卫平身体里的肿瘤完全消失,且没有再度复发的迹象。
肝硬化晚期时,患者会出现黄疸、手掌发红、腹胀、厌食等症状,另外,肝硬化晚期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皮肤瘀斑。
刚被诊断出癌症的时候,尤其是年轻人,往往都很难接受,多数人会经历否认、愤怒、协商、绝望、抑郁等心理发展过程,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反应,但患癌已经成为事实,所以我们只能试着去接受,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对抗它,争取“抗战”顺利。
一定要在听从医生建议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治疗道路,因为个体的差异性实在太大。
出院后的凌志军,开始了抗癌的新生活。
根据世卫的最新数据来看,中国每年都会新增将近460万的癌症患者,也就说中国每天都会有1万多人患癌的人数。可见国人虽然畏惧癌症,但是对于癌症的防备之心却是不足的。
鼻咽癌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易感性、地区聚集性和家族倾向性,鼻咽癌患者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的发病率是其他人群的4~10倍。家族内有病史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检查。
图源:央视体育
一个好的心态,对预防与促进癌症康复意义重大。当然了,想要治愈癌症,光凭心态是不够的,还是要配合规范的治疗,良好的生活护理等,多方面同时进行才行。所以,大家尽量争取做好每一个细节,相信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在等你。
凌志军将自己抗癌的经历,全部写进了书中,他还将自己的抗癌方法总结为“康复九策”。
郊外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慢下来的生活让凌志军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相处,和自己相处。
也往往在这个时候,越靠近死亡就越对生命留恋。
可能很多人对这种癌不了解,它的恶性程度很高,会侵犯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因为多发生在颌下腺,一旦查出肿瘤,基本上牙床、颧骨、眉骨、眼球都会受到影响,为了减少转移和复发风险,这些部位大概率要切除,所以手术后患者样貌会发生改变。
相比于凌志军的乐观积极,凌志军的父亲就不同了,在凌志军离家的日子里,凌父总是满腹心事,忧心忡忡。
然而,就是这么普通人,却在而立之年时突发意外,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无所事事的日子,凌志军还迷上了郭德纲的相声。
回想起治疗的过程,梁怡称“每次去医院都很害怕,怕结果不好。但去完医院回来后又觉得自己多了一丝希望,有种死里逃生的感觉。”
殊不知,时建设因为没有及时听从医生的建议去医院检查,差点酿成一场悲剧。
凌志军在安然渡过五年危险期后依然面临复发的风险,他依旧对当初那种死到临头的感觉心有余悸。但是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恐惧,反而能够以相对平静的姿态去面对生死。
“病情可能已经发展到晚期。”放射科张欢主任说话直接了当。他说,根据CT报告呈现的疾病特点,阿珍肚子里有积液,这些液体呆在了不该呆的地方,这提示肿瘤很可能已经种植在腹膜上了,另外胃周围的淋巴结以及双侧卵巢都明显肿大,这说明肿瘤细胞已经在好多组织上“安家筑巢”,淋巴结、腹膜、卵巢都有转移。
癌症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如若你不重视自己的健康,即便你身价千万也可能被它找上门来,当身体出现五个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及时警惕。
首先说说关于癌症这个疾病。
从治疗开始时,梁怡每隔21天就需要去医院进行一次治疗,治疗包括一次载药微球D-TACE介入治疗、四次肝动脉灌注化疗、多个疗程的免疫治疗。
出院不久,王老就“按捺不住”,又跟往常一样开始接待患者看病了。不少人好奇他是怎么“挺过来”的?王老笑称,这抗癌的法宝还真有,而且非常简单!
参考资料: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现在张秋灵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要起床去店里理货、送货,一天下来忙个不停,小雨的姥姥姥爷和姑姑也从老家赶来帮忙。白天在店里维持生意,晚上关门后还要去医院看望丈夫和儿子,到凌晨再回家休息。
凌志军还跟网友们分享了他自己精心烹制的“红梅大枣糙米饭”。
多吃健康食物,让身体摄入充足的营养
凌志军是怎么在癌细胞的包围中活下来的呢?
癌症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不仅容易加剧各种生理功能和认知水平的下降,引起心理症状,而且对疾病恢复也有不利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可能进一步造成伤害。
在凌志军的微博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凌志军分享的生活日常。
2008年初,凌志军终于下定决心进行了手术切除肺部病变部分,但没有开颅,保留了脑部肿瘤。虽然医生们建议他马上做开颅手术,但是他怕就此长睡不醒,与其没有知觉的度过后半生,不如好好享受剩余的光阴,因此拒绝开颅手术,手术后也拒绝进行化疗。
凌志军有自己的抗癌心得。
抗癌成功后,凌志军重新回归创作,不过与之前的所有书籍不同,这一次,他决定记录自己的抗癌经历。2007年,凌志军把自己的抗癌经历写成了一本书《重生手记: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这本书真实记录了他和家人,从知道自己患癌的一刻起,自己的心态变化,自己的求医历程,自己是如何治疗的,以及他在之后如何抗癌成功的。凡此种种,详尽地写出了自己的抗癌经历,凌志军希望用自己抗癌成功的经历给更多癌症病人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