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到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治,全面行动。连日来,各地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癌症防治知识。
在北京,一些曾经患过癌症、已经康复的志愿者走进医院,为正在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送去爱心,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今年60岁的曹立军,20年前曾经患过结肠癌、直肠癌、胃癌、胸腺癌四种癌症,先后做了4次手术、58次化疗,最终战胜了癌症。如今,他当了肿瘤康复爱心志愿者,用亲身经历鼓励更多的癌症患者。
高危人群(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有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等)每半年检查1次。
② 少吃腌制、烟熏、油煎食物;
② 避免各种辐射;
秘诀6:豆类与薯类
投稿邮箱:
② 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品;
营养
① 戒掉烟、酒;
这是我们的公众号
(二)癌症患者的康复要做到:乐观的心态、平衡的膳食、适当的锻炼、合理的用药、定期的复查。
5
男性和女性的主要致癌因素排序不同
筛查:食管镜
① 打宫颈癌疫苗;
作者|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二)一些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如幽门螺杆菌)、病毒(如人乳头状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等)是会传染的。
受错误的癌症认知影响,很多人都陷入了种种抗癌误区,关于癌症的谣言更是“满天飞”,一起来看专家给大家的避坑指南→
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预防牢记以下几点:
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比如快走、跑步、游泳、拳操、自行车等,每天运动,持之以恒。
降低癌症风险并不难,只要你行动起来!
传染的
大量人群研究证实,吸烟直接导致了22%的癌症死亡,其中包括肺癌、食管癌、喉癌、口腔癌、口咽癌、肾癌、膀胱癌、胰腺癌、胃癌和宫颈癌等。吸烟使人体细胞DNA发生突变,而细胞DNA 突变导致基因损伤,这正是癌症发生的基础。
2
秘诀3:喝好水,禁烟酒
本文综合自:健康时报
但一些致癌因素是会传染的
三是癌症信息化行动。借力信息化,推进肿瘤登记工作的扩面提标,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推进癌症大数据应用研究,为循证决策提供依据。
真相:癌症不会传染,但一些致癌因素会传染。
致癌因素有哪些?
3
饮酒增加癌症的风险,与饮酒量密切相关。对于个人来说,由于遗传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差异,饮酒带来的风险是不同的。以预防癌症为目的,最好是滴酒不沾。每个人还应了解自己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的家族史,结合其他危险因素,权衡饮酒的利弊。
在四川泸州,一场以“健康生活,科学防癌”为主题的健康跑活动举行,600多名跑步爱好者用奔跑的方式守护健康。一路上,大家相互鼓励、加油助威。
筛查:低剂量螺旋 CT
男性:第一位的致癌因素均为吸烟;其次为乙肝病毒感染、水果摄入不足、饮酒和PM2.5暴露。
女性:第一位的致癌因素是“水果摄入量低”,也就是水果没吃够。此外,乙肝病毒感染、主动吸烟、体重超重等,也是女性的主要致癌因素。
1.行为因素在老年组的可归因癌症死亡人数比例较高,尤其以50-54岁的男性和65~69岁的女性最高。
2. 在感染性因素中,30-54岁的男性和女性均具有较高的归因比例,最高峰在35-39岁。
3.饮食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可归因比例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4. 在代谢因素中,男性和女性归因比例最高峰所在年龄分别为40-44岁和50-54岁;并且在50岁之前,这一比例在男性中高于女性,而在50岁之后,这种模式发生了逆转,即女性高于男性。
谣言一:癌症会传染
1.癌症是由于自身细胞基因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不会传染。
2.一些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如幽门螺杆菌)、病毒(如人乳头状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等)会传染。通过保持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接种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人乳头状病毒疫苗)可以避免感染相关的细菌和病毒,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谣言二:微波炉加热食物会致癌
谣言三:内衣穿不对会导致乳腺癌
谣言四:牛奶会致癌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指出,牛奶中IGF—1含量约2.45纳克/毫升,远低于人体内的量。目前科学界评估认为,IGF—1并不致癌。事实上,牛奶中富含钙质,而且容易消化吸收,每天喝有利于补钙。
有些与癌症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们的行为造成的,由于有了这些行为,人的癌症风险会显著上升;而改变这些行为后,癌症的风险明显下降。因此,科学家把这些与癌症相关的因素称作生活方式危险因素,也叫可预防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从而会使个体的癌症风险上升或下降,因而显得非常重要。
慢性病
除了上述五大表现外,还可能会有其他表现。当上述“血、块、痛、烧、减”这些症状出现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警惕癌症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