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四院疼痛专科护士宣教患者正确使用智能电子镇痛装置
癌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当癌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会破坏周围正常的组织,并压迫到神经、骨骼或者其他器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疼痛,临床上将这种疼痛称之为癌痛。那么,癌痛只能忍吗?临床上有什么办法可以处理癌痛?
吗啡针剂只能皮下注射,不可静脉或肌肉注射,因为后两种方法可形成对吗啡的快速耐受,很快出现耐药性。根据吗啡的剂型的不同,用药后起效的时间不同。针剂最快,一般10~30分钟左右起效,即释型吗啡半小时内起效,而缓释型吗啡则需几小时才可起效。必须根据患者的个体设计用药时间,选择病人最方便的时间口服用药。同时吗啡可引起便秘,必须同时服用泻药。
(2)在口服给药效果不好时在选肌肉和静脉给药。
非阿片类止痛药
其实一种治疗癌痛的新技术——鞘内镇痛泵植入术,成为了癌症患者治疗的福音。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埋藏在患者体内的输注泵,将泵内吗啡匀速持续注射到患者蛛网膜下腔,药物通过脑脊液循环与脊髓中的神经受体相结合,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
营养不是支持,更不是辅助,而是治疗。美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来,营养是治疗,是慢性病的最终解决方案。加拿大也提出,营养是一线治疗。通过营养支持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抗肿瘤治疗耐受性,甚至提高抗肿瘤治疗的有效率。
那么有癌痛的患者去到这些癌痛门诊,应该做什么呢?癌痛门诊的医生会询问患者关于疼痛的各种情况,比如疼痛部位,疼痛出现的时间,疼痛的描述,疼痛程度,疼痛加重的时间,有无服用过镇痛药,(如有)镇痛药有无效果,疼痛是否导致失眠,疼痛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其他不适症状等。这些问题,患者自己是最为清楚的,所以去就诊时,最好是能自己去。如果患者实在无法去,而是以家属代为就诊咨询,则要对上述问题做一些准备,询问患者,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做一些记录。
真正姑息治疗实际上是“全程和积极”的干预。姑息治疗实质就是肿瘤的支持治疗+舒缓治疗。
患上癌症并不意味着就是死亡,还是要积极接受治疗,不能轻易放弃。
给癌症晚期病人用止痛药,非常有意义,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活得有些尊严,不管生存的时间还有多长,活得疼痛少一些,这是最最基本的底线要求。可现实就是,居然有不少家属让病人忍着,情愿痛着,也不肯用止痛药,这是多少的残忍,是多少的愚昧啊!·
1
这些都是癌痛的表现。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发展,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延长,但癌痛却正在折磨着成千上万的癌症患者。
患者可用“遥控器”自行调整药物释放量
很多人对癌症疼痛有误区,这也是导致很多癌症人的疼痛得不到有效缓解的重要原因,甚至可以说是主要原因。一直以来,很多人从小延续了一个不好的观念,那就是要“坚强”,痛了要忍着,这在有时候是可以的,也是鼓励的。但也得分情况啊,得了癌症,有疼痛,这个时候你让病人要忍着,说要坚强,这是瞎扯!也是残酷无情的。为什么忍痛?有痛就要去止痛,这是基本常识,根本不用担心任何其他,对病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
而这些疼痛病人中近七成
姑息治疗将营养纳入治疗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肿瘤患者营养疗法体系,通过入院的营养筛查,专业的营养状态评分,通过临床营养MDT,以及营养师按需、个体化给予肠内外营养疗法,改善大部分晚期癌症患者的营养状态,以更好的身体基石抗肿瘤治疗。
◤
手术治疗中的姑息治疗,主要介入范畴为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疼痛管理、心理指导以及术后的康复指导工作,让患者在舒缓的情绪下接受抗癌治疗手段,并同时缓解手术带来的疼痛、营养代谢障碍等。
我们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对疼痛漠视和误解了太久,因此,在未来,我们还要走很长的路,才可以补上这一课。
临床中,总会遇到患者或家属问:什么是早期支持/姑息治疗?姑息治疗是临终关怀吗?
对于各期癌症病人的疼痛都应治疗,首先疼痛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止痛治疗除减轻病人的痛苦,还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抗癌治疗的顺利完成。抗癌治疗本身能控制疼痛,但止痛显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根治性抗癌治疗显效前,也有必要积极进行止痛治疗,以便抗癌治疗能顺利完成。此外,对于已失去根治性抗癌治疗机会的病人来说,止痛可能是部分病人惟一可接受的治疗方法,因为止痛治疗可能使肿瘤病人在无痛状态下长期带癌生存,争取治疗时间和机会。
中山一院麻醉科冯霞教授介绍,癌痛是癌症病人晚期较为常见的一个症状。目前,大多数癌痛可以通过口服镇痛药物得到较好的控制,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在口服镇痛药物后疼痛仍控制不佳,或者无法耐受大剂量镇痛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便秘,严重的甚至会因为呼吸抑制而导致病人死亡,换句话说,癌症患者可能不是死于癌症本身,是有可能死于大剂量止痛药的不良反应。而对于一些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他们甚至连水都能喝,止痛药连吃都不能吃。
止痛药要吃够量
吗啡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最初由旅居上海租界的欧洲籍医生用于治病,后期又广泛用于戒除鸦片。少帅张学良丢失东北之后,在上海听从杜月笙的劝说,决定戒除鸦片毒瘾,重塑新形象,但是痛不欲生的戒断反应让他望而生畏,迟迟不敢行动。
不管是患者就诊,还是家属代劳,核心问题是如何讲述自己癌痛的程度。这里有一个简单办法,即从癌痛是否影响睡眠来间接判断癌痛程度。不影响睡眠,则为轻度癌痛;影响睡眠,但可入睡,则为中度癌痛;彻夜安眠,则是重度疼痛。
手术过程中(图由受访者提供)
为什么还要延续痛苦?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专科医联体单位——张家口市第六医院(原铁路医院)携手山城百姓对抗癌痛
误区一、癌痛去忍,不去治疗
误区二:害怕对止痛药产生成瘾性
误区三:以为疼痛是肿瘤病情恶化
鞘内镇痛泵植入术是目前国内外镇痛领域的领先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给药方式。冯霞教授介绍,这种给药方式所需的吗啡剂量仅需口服吗啡剂量的“三百分之一”就能达到同样的止痛效果,其安全性高、创伤小、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少、镇痛效能高、效果明显,减轻了患者对癌痛的恐惧感和家属的心理负担。
癌症晚期治疗的前提是患者是否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有些癌症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但是可以采用药物或者其他治疗方式来改善生活质量,尽可能的缓解一些痛苦。
例如:食管癌患者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80%,约有33%~75%的恶性肿瘤患者有厌食表现,约有30%~85%的肿瘤患者发生癌性恶病质,最易发生恶病质的是胃癌、胰腺癌和食管癌患者,大约80% ;大肠癌患者中约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