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癌症病人镇痛时可选用的药物(癌症晚期病人临终关怀)

2023-06-23 04:10:05
肿瘤知识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晚期癌症病人镇痛时可选用的药物(癌症晚期病人临终关怀)

“哎,其实到现在我觉得活那么大岁数也没啥意思。”老人握紧孙文喜的手,再示意她靠近,压低声音细声说,“能不能跟您商量件事……”待她说完,孙文喜爽快地回应:“您就是想将打针的时间固定哈,每天两针剂量还是不变,就是每12小时打一针是吗?行,回头我再跟杜大夫商量下,看您能不能适应。”

其实,躺在ICU里癌症晚期病人最后的结局大多是相似的,他们的脏器会逐渐衰竭。不过,有的病人脑死亡后,家属仍不肯放弃抢救。

但医护人员毕竟无法替代亲人。孙文喜有些感慨,疫情期间,一些病人对医护人员愈发依赖和“眷恋”,“我们唯有更加关注他们的需求,来尽可能弥补一些遗憾。风险与人情并存。”

不管怎么样,安乐死都是放弃了对病人的治疗,这涉及到复杂的伦理争论,在世界各地都有相当大的争议。不过,有些地方,安乐死已经被法律所认可。这些地方包括荷兰、比利时、法国、瑞士、西班牙、瑞典、挪威、丹麦和美国的一些州等。

除了强烈的心理反应,癌症终末期患者还要继续受癌细胞的干扰。根据肿瘤组织侵袭脏器的程度、范围和受侵袭脏器的功能,身体也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发热、昏迷、呼吸困难、癌痛、抽搐、癫痫持续发作、腹水等等,十分痛苦。

还有,家人挚友都希望能和临终患者说上几句话,可大多数不知道临终的人的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病人能否听得到。

这一天下午,孙文喜共途经A03病房3次,老人留给她的皆是逆着光的背影,“有的病人不喜打扰。”

[1]《中国安乐死实施的不可行性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19期

[2]《中外安乐死法律问题研究》.智富时代.2017年第2期

[3]王淑英,王彩云.《临终护理的现状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第4期

[4]霍忠超,王雪玲.《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的探讨》.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7年第2期

护士站西面设有一个“Spa间”。孙文喜提到,一些不能移动的病人可以到此处洗澡,浴缸具有水疗功能。一般是护士和护工、志愿者、家属一起帮病人洗澡。“几乎所有的病人都希望可以干干净净地离开,一些病人生前的最后一次澡就在这里洗的。”

只有依靠专业的临终关怀服务,才能把临终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让病人可以安宁地走完最后一程。

此处是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住院部大楼的14层西区。2017年3月,该院的安宁疗护中心在这一区域正式设立。于孙文喜而言,安宁疗护的目的不是延长生命,而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有时候,为了病人善终,要学会放手。”但作为医护人员,她一开始并不理解为何要“放手”,这似乎有悖伦理。

“我们不忍心让母亲过早体会临终的悲哀和无望……来到安宁疗护中心,黑暗无边的日子终于见着了一丝光亮。”“爱是海,言无尽。我送你们全体四个字:大爱无疆。”“愿我们人类能早日征服癌症。”

孙文喜与其他医生进行电话沟通。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临终关怀也是医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处理了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方面,临终关怀是对人的尊严最后的尊重,另一方面,临终关怀本身也是一门专业的技术活。

倾听是一剂良方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家属会给临终病人盖上厚厚的被子。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他们认为病人已经相当虚弱,想必会相当怕冷,盖好被子才能让他感到温暖。的确,临终病人的皮肤又湿又冷,但对体温已没有太多感觉,反而是绝大多数临终病人的手脚加盖了重量不大的被褥,都会感觉重得无法忍受。

护士站台面上的木质储物盒里,放着几个玻璃许愿瓶,病人和家属可以将玻璃瓶挂在过道角落的许愿树上。北侧的墙上有一个液晶屏,显示着每一位病人的基本情况,为尊重隐私,病人姓名中的一个字被刻意隐去,病情亦不会公开在屏幕上。

而作为一个医生,首先考虑的不是“要不要治”,而是“能不能”治。如果前提是能治的话,接下来就是考虑该采取什么治疗方法。这需要和病人有充分的沟通,毕竟如果采取一种激进的疗法,大多数晚期癌症病人需要承受化疗、放疗等的副作用折磨,其痛苦常常超出一般人所想象。像运动明星李宗伟这样有健壮的体魄,且是早期鼻咽癌,其治疗过程也是相当痛苦。

就这样,陈可的母亲住进了临终关怀病房,在女儿和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下安祥地离开了。

然而,临终关怀也是医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处理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方面,临终关怀是对病人尊严最后的尊重;另一方面,临终关怀本身也是一门专业的技术活,并非给病人说点动听的话就了事。

所谓临终关怀,就是指得到无法治愈的临终患者同意之后,为他提供尊严死的医疗护理。在台湾地区,临终关怀也被称为“安宁疗护”。它是通过医护人员、志愿者和家属的陪伴和护理,让他们安详地完人生最后一程,其内容并不包括给病人造成痛苦的手术和无意义的治疗。

癌症晚期的患者生命即将走向终点,心理状态及其复杂,病痛的折磨以及死亡的恐惧,使他们失去自信自尊。他们从获知病情到临终的心理反应首先是对疾病的否认怀疑,进而表现为愤怒,抱怨,接着是对疾病妥协,进而出现自卑忧郁,最终接受事实变得平静安然。这些情绪不但无助于机体调动自身能动性与疾病作斗争,反而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要及时了解病人的真实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医务人员应该主动接近病人,用细致周到的服务,亲切的语言去关怀体贴病人,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予足够的尊重与爱护。查看病人时通过谈心疏导病人的不良情绪,解除病人的烦恼。通过暗示等心理疗法,缓解病人的的恐惧心理。真诚对待病人,多支持多陪伴,使患者的心理情感得到最大的安慰。

@JACKE Wang: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安乐死不能推行。那些植物人、残疾人、癌症晚期的病人,虽然活着,却毫无尊严,为什么不让他们早点解脱,有尊严的离开。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461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