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是癌症转移吗(治疗癌症转移最好的药)

2023-06-22 14:17:54
肿瘤知识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是癌症转移吗(治疗癌症转移最好的药)

肚子痛

常见不过的症状

当时自己是不愿相信的,难道早发现、早治愈是骗人的?不是说切了就没事的吗?为什么就复发转移了呢?

当癌症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通过淋巴转移,出现淋巴结肿大等情况,特别是颈部、腋下、腹股沟3个部位的淋巴结尤为密集,更可能“中招”。

CT、MRI:最常见的两种表现为实质性肿块或淋巴结增大,实质性肿块表现多样,缺乏特征性。部分腹膜后转移瘤是由椎体转移瘤扩展而来,CT、MRI 除显示软组织肿块外,还能清晰显示椎体骨质破坏的情况。淋巴结转移多位于腹主动脉旁,增大的淋巴结可呈单一或多个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影,边缘清楚,多个增大淋巴结可融合呈分叶状肿块,推移或包绕大血管,部分淋巴结可发生坏死而至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增强呈轻度至明显均一或不均一强化。

但要想根治,需要进行手术清扫,由于陈先生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清扫的难度非常大。经医生推荐,11月份底,他来到了深圳中山七院,找到了国内治疗胃癌顶尖的团队——何裕隆教授团队。

技术水平

生物创新药HY-0007

血液每天会与淋巴液进行物质交换,血流不畅会增加淋巴系统的负担,因此,良好的血液循环能帮助淋巴系统有效运转。

这些汤剂药方中通常包含桃仁、红花、川芎等活血化瘀的药材。而唐宗海则是以其著作《血证论》在中医界声名大噪,他在书中详细记载了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药物运用等内容。可以说,《血证论》对于后世的中医临床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

抵当汤则主要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症状,如胸闷、痞满等。

【主诉】体检发现腹膜后肿物1周

【来院情况】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70.6U/L,谷草转氨酶116.5U/L,总胆汁酸93.5umol/L,总蛋白59.9g/L,白蛋白34.4g/L,总胆红素227.8umol/L,直接胆红素185umol/L,碱性磷酸酶654U/L,y-谷氨酰转肽酶1376.5U/L,肝功能不全,考虑肝脏肿瘤相关。CT示:

1、左侧乳腺缺失,符合术后改变,术区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

2、双肺及右侧胸膜结节、双侧胸腔积液,考虑转移瘤;

3、肝脏轮廓不整,符合术后改变;肝内多发病变、肝周腹膜肿块、左侧锁骨上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腹腔积液,考虑转移瘤;

4、宫体两侧软组织密度灶、盆腔积液:附件转移瘤?其他?;

5、颅脑CT平扫增强脑内未见明显异常;

经院内多专家会诊讨论,乳腺癌晚期诊断明确,多处转移,肝脏肿瘤负荷重,肝功能差,黄痘明显,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DIC、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甚至危及生命,告病危病重,患者肿瘤晚期,治疗风险高,预后不佳,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经家属同意,于2021.3.24-4.7开始口服卡培他滨治疗,过程顺利,期间复查患者黄痘诞渐减少,后2021.4.14开始第二疗程化疗,复查肝功能:谷草转氨酶46.20U/L,总胆汁酸65.6umol/L、白蛋白35.7g/L,前白蛋白105.6mg/L,总胆红素103umol/L,直接胆红素84.2umol/L、y-谷氨酰转肽酶436.7U/L,患者胆红素、转氨酶较前明显减轻,患者决定出院回家服药治疗。

去年底,他来到了深圳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找到了国内治疗胃癌顶尖的团队——何裕隆教授团队,做了“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陈先生恢复良好出院了,家人的命运没有在他身上上演。

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高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67.9万例,死亡病例49.8万例。

日本、韩国也是胃癌的高发地区,不同的是,韩国的早期诊断率超过了50%,日本更是超过了60%,而我国的早期诊断率不到15%。进展期胃癌预后差,易复发转移,我国胃癌总体5年生存率仅37%,何裕隆教授团队能达到61.4%,而早期胃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却能达到90%。所以早发现非常关键。

因此他建议,“40岁以上人群一定要做一次胃镜,检查没问题隔个3、5年再做一次。高危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的建议1年检查1次,有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不良习惯,或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也要注意。对于已经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疾病的更要注意。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

1、少食或不食腌制食品,以减少亚硝胺前身物质的摄入。食品保藏以冰箱冷藏为好。

2、多食蔬菜水果。适当增加豆类食物和牛奶,以及鲜鱼肉蛋。

3、少食烟熏、油炸、油煎的鱼、肉,以红烧或清蒸为好。

4、低盐饮食,减少食盐摄入量 。

5、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按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进食过硬的食物,进食不宜过快、过烫。

6、不饮烈性酒,不吸烟。

7、精神开朗,情绪乐观。

8、有慢性胃病的患者要及时治疗,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对高发区及高危人群进行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普查普治。

预防上还要注意传播方式。癌症不能直接传染,但导致癌症的细菌可以直接传染。幽门螺杆菌已经被确定为导致胃癌的第一致癌因素。

【点评】

腹膜后占位常见病因为肿瘤性病变,包括:

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合理评估是重要的前提。评估注意点包括:有无疼痛爆发性发作;有无急需处理的骨折或脊髓压迫等急症;最近24小时内最严重的和最轻的疼痛程,以及一般情况的疼痛程度。

如何安全拆除腹膜后“定时炸弹”?


结直肠癌的转移方式主要是经淋巴转移,可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但其结解剖位置深,分布范围广,邻近组织和脏器多且复杂,手术暴露困难,损伤风险大。且腹膜后淋巴结清扫能否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仍存在许多争议。


本期“病例小课堂”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施德兵带来1例结肠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病例诊治长生存病例分享。


肿瘤标记物:CEA 66.32ng/ml,CA724 27.50u/ml


治疗经过


2017年05月行腹腔镜高位直肠前切除术


术中见:原发肿瘤位于反折上15cm,肠系膜内多发淋巴结肿大,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关系密切


术后病理:中分化腺癌,累及肠壁浆膜层,LNM 4/18



综合以上信息,应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请先思考1分钟再往下查看)








术后辅助化疗8程:xelox方案



第一次复发


2018年12月复查


肿瘤标记物:CEA:17.89ng/ml;CA19-9:31.68U/ml。


腹盆腔增强CT: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融合,长径31mm。


PET-CT: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2.4*3.1cm高代谢,考虑转移




如何选择后续治疗方案?


A.手术切除


B.继续化疗


(请先思考1分钟再往下查看)








答案:


由于转移灶与腹主动脉关系密切,长径31mm,且距离术后辅助化疗已经超过一年以上,化疗方案有效,继续给予静脉联合化疗4程:xelox方案。




2019年2月复查


腹盆腔增强CT: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较前有退缩,长径26mm


临床诊断:乙状结肠癌术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如何选择后续治疗方案?


A.联合化疗有效,继续化疗


B.根治性手术


(请先思考1分钟再往下查看)








答案:


由于病灶缩小,无其他不可切除的远处转移,可以根据术中情况选择是否适合手术切除。



同月,行腹腔镜复杂肠粘连松解+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术中见:腹主动脉左旁2.5*3.0cm肿物,与腹主动脉和左侧输尿管界限尚清


术后病理:中分化腺癌浸润,切缘未见癌


术后继续静脉联合化疗4程:xelox方案


图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中


术后至今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腹盆腔增强CT未见明显异常。



孤立性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复发率4%-10%,孤立性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瘤转移率1.3%-1.7%,单纯姑息治疗2年总体生存率(OS)7.9%,4年OS为0.9%。


过去因此类患者预后差而不实施挽救性手术。近年来,化疗和放疗技术取得了进步,新化疗方案不断发展可用其作为孤立性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的潜在治愈性疗法。









欧美日指南有何不同?我国如何对待?

    欧洲和美国的结直肠癌治疗指南和外科领域学者不推荐手术治疗: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定性为远处转移,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低,手术清扫难度大,术中出血和神经损伤的风险高,放化疗可替代手术,改善局控,提高生存率。


      日本的大肠癌治疗指南和外科领域推荐手术治疗: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定性为区域淋巴结转移,手术清扫可提高生存率,手术切除可以达到根治。


        中国外科领域的现状:研究较少,但同样存在这两种不同观点


        局限性的腹膜后淋巴姐转移定性为非广泛的转移,对高选择病例局部治疗可能改善预后,联合或者单纯放化疗可能达到根治效果,手术前的新辅助化疗可能使部分患者避免手术。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孤立、区域性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左肾静脉以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无其他不可切除的远处转移,一般情况良好、能耐受较大手术。


        禁忌症:广泛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伴有不可切除的远处转移,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


        【扫描二维码,听课程】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175 | 评论:0